第四百八十六章 智云两地上市和EUV光刻机量产

    第四百八十六章 智云两地上市和EUV光刻机量产 (第2/3页)

间。

    但实际上发行价就已经超过了之前分析师们的预估,同时发行首日的涨幅更是让分析师们感到吃惊,这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最终威酷实业的市值停留在了六千三百亿,而整个股票的发行,一共凑集了八百亿元的资金。

    这些资金后续会用于威酷实业的一系列技术研发,产能扩充计划上来。

    威酷实业的市值超过预期,这也和国内的资金庞大,但是却缺乏投资渠道有极大的关系。

    国内的资金量其实很庞大的,而这些庞大的资金量相当多一部分都涌向了房地产领域,但是今年很多人都察觉到了房地产市场不对劲,资金正在逐步从房地产市场上抽离。

    而抽离出来的资金需要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股市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选择!

    而众所周知,国内的股票市场其实比较拉胯,投资人不太信任国内上市的这些企业。

    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智云概念股,这些依靠着智云集团而成长起来,和智云集团息息相关的供应链企业或相关联企业,是国内少有能够实现高速增长,前景良好,能够为投资人带来极大回报的企业。

    这相关联的企业都如此了,更不要说徐申学旗下的核心企业了。

    威酷电子去年上市的时候,就引来了一场资本的盛宴,并且今年的股价也持续上涨。

    今年的威酷实业上市,同样再一次引爆了市场,正式发行前大量资金都参与了认购。

    不仅仅原来的股票市场上的大量资金参与了其中,实际上还有很多本来不购买股票的人也参与其中。

    他们不信任国内上市的其他企业,但是他们信任徐申学!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威酷实业以及威酷电子,乃至其他智云系企业,或者借着国内半导体、智能终端供应链发展起来的众多企业,他们在陆续上市,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国内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当然,这些资金投购买了这些企业的股票后,也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中心投资者们的资金也给企业带来了充足的发展资金。

    这是双赢的一种资金流动!

    对于威酷实业的顺利上市,徐申学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让他看到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

    国内金融市场不是没钱,实际上钱多着呢,但是大量的资金涌入到了房地产市场或干脆充当存款了。

    一旦有潜力十足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这些资金就会一定程度上流向股市。

    这是徐申学所希望看见的场景!

    他旗下的很多企业,都需要海量的资金用来发展!

    只要国内的资金量充足,潜力足够,那么他后续就会逐步展开旗下企业在国内上市的计划。

    之前的威酷电子,威酷实业已经先行一步。

    接下来就要到益海科技以及海蓝汽车了!

    此外,徐申学还准备对智云集团的部分子公司进行拆分,尤其是智云微电子这个吞金兽!

    此外新成立的新云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子公司也可以用来进行上市吸纳资金。

    最后,还有他准备的重磅计划:智云集团准备采取两地上市计划,在港股上市之余,同时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

    但是智云集团这种庞然大物要在国内上市,发行的股票比例就不能太多……多了国内的金融市场接不住!

    如今的智云集团可是一家市值两万三千多亿美元的巨无霸类企业,如果在国内发行百分之十的股票,那么就是两千三百亿美元的庞大数字……折算华夏元就得超过一万五千亿元。

    智云集团要是真这么干!

    智云集团到时候发布上市的时候,国内的股市流动性会被瞬间抽空,会出现很诡异的场面:智云集团的股票上涨,其他股票普遍跌停的场景!

    因为投资者们会抛弃其他企业的股票,凑集资金认购智云的股票!

    毕竟今年的国内股市的资金流入总量也才那么几千亿,整个国内股市的所有企业加一块,市值才六七十万亿,其中的流通股票市值一共才二十多万亿,日均交易量,一共也才那么几千亿而已。

    智云集团要是一口气发行一万五千亿的股票,到时候就不是上市盛况,而是一场普及全国金融市场的股灾!

    很吓人的!

    毕竟国内股市和港股还是不一样的,港股是自由市场,其资金来源遍布全球,当年智云集团在港股上市的时候,其实大部分资金都不是来源于港股原有资金,而是闻着金钱味道来的全球各地资金。

    即便如此,当年吸纳的资金总量也不过数百亿美元而已……和现在的两千多亿美元有天壤之别。

    尤其是国内的股票市场,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资金,海外资金相对比较少的。

    现在智云集团的市值更高了,如果还要严格按照发行百分之十股票的规则发行股票。直接一口气凑集一万五千亿资金,后果难以预料。

    但是智云集团走两地上市计划,在港股上市之后也回到国内上市,这是徐申学谋划已久的计划,同样也是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的愿景!

    自家家里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家顶级巨头企业,结果想要在二级市场里进行投入还要跑到港股去投资,这说起来都尴尬,而且很麻烦。

    一票重量级金融机构其实早就想要智云回来上市了,各种重量级的基金都已经望眼欲穿等了好久了。

    同时众多普通的投资机构,基金之类的中小投资机构,也是对智云寄望深大。

    就连那些普通股民,甚至是不玩股票的人也希望着智云集团回来国内上市,然后买点智云的股票当养老金一样存着。

    这是无数普通人对智云集团,对徐申学的盲目信任甚至崇拜!

    总觉得跟着徐首富一起干,就算吃不上肉,但是汤水多少能喝一口!

    更何况,现在哪怕是普通人都能看到,智云集团在智能终端业务之外,奋力发展的智能机人业务以及人工智能算力卡业务正在飞速发展,大有当年智云集团发展智能终端业务的势头。

    这种时候,要是能够趁机上车购买一部分股票,未来躺着赚钱啊!

    只是,智云集团回国内上市影响重大,徐申学也不能乱来!

    因此九月下旬的时候,他还联系了国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商讨智云集团回国内上市的可行性。

    智云集团回国内上市,搞两地上市计划,目的也不是为了吸纳多少资金用于发展,其实智云集团不差钱……现金流超过三千亿美元!

    嗯,为了规避各国税收,智云集团从来都没有进行过直接分红的,顶多是偶尔搞股票回购计划……这也是智云集团的股票持续高涨的原因之一。

    同样这也导致了智云集团的现金流非常夸张。

    之所以不差钱依旧还要回国内上市,主要还是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捆绑国内资本,形成更加广泛、更加牢固的利益结合体!

    发展到现在的智云集团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民营企业了,它需要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各种国内支持,确保未来的发展道路通畅!

    而没有什么方式,比利益捆绑更好了!

    之前的时候,智云集团是通过对国内的重量级金融机构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来捆绑。

    而现在,则是更进一步,准备在二级市场里也进行捆绑,把大量的民间资金也给一股脑捆绑上。

    而这种事,也不是徐申学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所以他需要和多方的金融机构进行商谈,然后找出来一个比较稳妥的可行计划。

    至少直接发行百分之十的股票,募集超过一亿五千万资金这种事是不可行的……太扯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