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名为艺术品的存在(二合一)

    第一百九十三章 名为艺术品的存在(二合一) (第2/3页)

首日票房都才一亿多一点。”郭静明整个人非常兴奋亢奋。

    沈倦甚至怀疑这个人小鬼大的卡哇1今晚会找几个娇嫩男模陪他van游戏。

    “小倦你真的太牛了!我不骗你,我也不怕得罪其他人,你绝对是我见过这个时代粉丝号召力最强的年轻艺人!”

    “过了过了,这是我们剧组大家共同的功劳。”沈倦稍微客气谦虚了一下。

    “不,这就是你一个人的!”

    “大家的,大家的。”

    “相信我,就是你一个人的!”

    “.”沈倦无语。

    你的绿箭?不,是你的绿箭。

    其实也不怪郭静明这么失态。

    毕竟首日票房过亿是个什么概念?

    拿今年暑期档的热门电影举例:

    最终票房31亿的《我不是药神》首日都才1.6亿,最终25亿票房的《西虹市首富》首日2.2亿,最终13亿票房的《一出好戏》首日1.5亿,最终10.5亿票房的合拍片《巨齿鲨》首日勉强破亿。

    所以《悲伤逆流成河》这1.2亿的首日票房明显就是奔着冲击高票房去的。

    当然了,首日票房不错,后续因口碑质量等原因扑街的电影也不是没有。

    比如今年夏天上映的那部盗墓笔记版《爱情公寓》大电影就虎头蛇尾地首日狂砍三亿,最终五亿,挂羊头卖狗肉的剧情把上当受骗的观众气坏了,纷纷上网辱骂开炮,导致后续无人观影。

    但考虑到中秋档毕竟不是个热门档期,同期没有强力竞争对手,院线方面可以给《悲伤逆流成河》无脑增加排片。

    至少在国庆档到来前的这十天,《悲伤逆流成河》可以予取予求,将这部电影待挖掘的票房潜力尽可能挖掘干净。

    所以目前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

    包括沈倦在内的剧组所有成员、光线高层,以及全体资方都很期待这部电影的首周票房最终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应该是20年年底统计的数据)

    随便找了个理由跟郭静明挂断电话后,沈倦又从小助理手中接过平板,进入豆瓣APP点开了这部电影的评论区。

    暂时还没开分,但可以留言评论。

    虽然在豆瓣上看影评很扯,尤其是由顶流主演的影视剧在这里往往会出现评价褒贬不一,评分两极分化的情况。

    但再怎么说,豆瓣也已经是国内目前最权威用户最多的几个评分平台了。

    所以就还是先用着吧。

    【男主角令人惊艳,沈倦在整部电影的表现让我们见识到了天赋为何物。】

    【第一部真正提到校园霸凌的国产电影,为导演和编剧的勇气打call!同时也要为沈倦愿意陪一群新人带“校园霸凌”这个话题来到主流社会点赞!】

    【其实已经超出我原先的预期了,算是部超过及格线的合格国产青春片。】

    【演员太灾难了,尤其男主角整个人跟个木头一样完全不会演戏,台词能念到这么硬也是很可怕了。整部电影都太过于松散了,情节也注水特别严重,影片蹭了一个校园暴力的话题,却又非常缺少实感,看起来仍是一群幼稚病患者的故事,与郭的其他作品差不多。】

    【之前脑残粉吹sj长得像雕塑我难以理解,但现在我懂了,合着这是说他演戏的时候像个没有生机的雕塑啊!】

    【我现在只想知道沈倦有没有和电影里的三个素人女演员发生点什么。】

    看到夸赞表演的评论,可以让自己心情变好提升信心;看到批评质疑的评论,可以让自己总结经验提升进步。

    看到无脑黑粉的鲨臂评论则能让自己亲眼见识到这个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沈倦必须得感谢地球母亲,同时还得感谢这群锲而不舍追着他狂喷的无脑鲨臂。

    因为这世界上如果没有这群鲨臂出现,那么他就将成为那些聪明人眼里的鲨臂了。

    所以确实得好好感谢他们的存在。

    不过言归正传,《悲伤逆流成河》目前的风评口碑和票房走势确实很不错。

    再加上消费欲望足够强烈的粉丝,还算不错的路人缘,孱弱的竞争对手,以及铺天盖地的强势宣发营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悲伤逆流成河》或许还真有冲击八亿甚至十亿票房的可能。

    沈倦心满意足地放下平板。

    长舒一口气。

    尽管早已有所预料,但当一切真正发生之后,心情还是瞬间好到了极点。

    一月底,小成本校园网剧《如此可爱的我们》奇异果上线,开启演员之路。

    四月份,首张专辑《Underrated》发行,Alex Fever从北美开始逐渐蔓延至全球各地,成就Z世代流行天王之名。

    九月份,首部男主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票房有望突破八到十亿。

    以及暂定于下个月官宣的蓝血顶奢LV在国内史无前例的首位全球代言人。

    沈倦即将在电影音乐时尚领域同年完成飞升,彻底与其他流量拉开差距。

    踏上正轨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9月24号。

    依旧留在京城为今晚的央视中秋晚会直播做准备。

    下午彩排间隙,沈倦在央视大楼附近的一家装潢很有格调,客流量也比较小的咖啡厅中,忙里偷闲地见到了此刻正一脸微笑看向他的David哥,陶喆。

    尽管这只不过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约谈:他俩刚好都在京城,于是想着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来一出久违的师徒见面。

    但沈倦也确实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从陶喆这位年近五十的四旬老汉身上获得一些能帮助他走得更远的人生经验。

    其实早在15年的星动亚洲那会儿,青涩懵懂的未成年小沈就已经请教过陶喆了,但陶喆当时却以“你年纪太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就算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为由,拒绝了沈倦的请求。

    所以现在,他认为是时候了。

    他或许年纪还不够大,但他经历的事情已足够多,此时不问,更待何时?

    不过他倒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无数个问题让这位曾经教过他不少真东西,得到他尊敬认可的导师为自己答疑解惑。

    沈倦先是和许久未见的陶喆做了一些简单的寒暄和近况分享后,才开始听这位被粉丝称为“华国R&B教父”的男人平缓地讲述起了他过往的人生经历。

    从他15岁跟随父母搬到米国定居,随后为了偿还助学贷款,在粗糖工厂、乐器行、鞋店等地方打工的经历说起。

    从他在北美当条子的那些年,到他在乐器行遇见王治平,到回国进行幕后工作,再到助他一炮而红,成为无数粉丝歌迷心中永恒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