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合约定
第473章 合约定 (第2/3页)
在他对面坐着三个员工。
四人相互对视。
切下一块牛排,李成功不动声色地将其送入口中:“认识你们,使我相信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也许上天早就注定,冥冥中牵引着我们一起走过。”
“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画面定格在李成功脸上。
出字幕:
姓名:李成功、绰号:灰太狼、职业:某文化公司CEO。
第二幕:
奶牛场办公室,日景,室内戏。
穿着挤奶工作服的牛耿坐在老旧的椅子上,正愣愣地看向小电视机,里面播报着春运一票难求的新闻。
第三幕:
牛圈,日景,室外戏。
牛耿和几个工友坐在牛圈外面的草垛上,后面牛群在来回走动。
不识字的牛耿看着手中的欠款单,表情困惑地嘀咕道:“啥到长沙,啥,代表啥,贾啥,啥啥啥,写的到底是个啥???”
键盘不断敲打。
电脑屏幕的文档中出现活灵活现的一幕幕场景,想起曾经的那些画面,李洛忍不住嘿嘿发笑。
在他看来,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公路片。
票房好像还不错。
算是黑马。
好好宣传一下,这部电影值得更好的成绩。
金句不断,名场面连连。
抛开这些不谈,李洛更喜欢《人在囧途》所呈现出来的人间烟火气,在这部电影里面能看到社会各界形形色色的人物。
一切都是鲜活的。
绝大多数人物也都是能立得住的。
各种戏剧冲突当然太巧合了一些,但是能感受到里面的生活气息,这是他最喜欢《人在囧途》的地方。
说到底。
就是接地气。
以后各类影视作品都找不到根了,飘得都没边了,刚出来工作的北漂就能住在复式公寓里面,布景要多精致有多精致,每天早上起来一杯卡布奇诺。
打车上班轻松愉快,晚上夜店、酒吧、K歌一条龙。
过得灯红酒绿。
李洛当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拍。
省钱!
不是开玩笑。
大公寓、小别墅,崭新的布景还有那些华丽的衣服,拍起来是比筒子楼、小单间还有旧旧的衣服省钱。
出于成本考虑。
这样做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很多剧组,它其实真不差这么点做旧的制片经费。
更大的原因就是糊弄事。
你糊弄我、我糊弄你,大家一起糊弄观众。
其实李洛对聚焦贫穷、聚焦苦难没什么兴趣,可他不想看到连普通人都失焦的影视作品!
时间在键盘敲打中不断流逝。
午饭懒得出去吃,直接让赵学静帮忙打包回来。
忙碌到下午。
办公室门敲响,高跟鞋迅速接近。
椅子挪动,林月挪动肥臀在对面坐下,并且麻利地将手中的牛皮袋打开:“你预料得没错,郑导选择咱们开出的第二号方案。”
“哦?”
松开键盘,李洛饶有兴趣地接过资料。
既然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双方没有分歧,沟通几次过后他果断用回《甄嬛传》原来的导演。
成片效果。
其实不用太过担心。
落地在清代,压根就不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
‘权谋’剧《琅琊榜》就证明了这点。
只要有着精彩的剧本,再有着实力导演把控住场面,最后辅以优秀的台前幕后团队,这一世的《甄嬛传》相信能爆发出不亚于前世的风采。
既然决定合作。
那么就得谈相应条件。
刚拍出《金婚》这部剧王,郑小龙显然是不能轻易打发的。
为此星火影视开出三个方案。
第一。
光拿导演费。
第二。
导演费加相应分红。
第三。
纯粹分红。
条件各异的三种方案,任凭郑小龙挑选。
第一个方案显而易见是钱最多的,但是李洛料定郑小龙不会选,最后一个方案风险太大,如果到时候卖不出价钱,就相当白干一场。
只要赌性不是特别重的人。
第二个方案。
就只能是必然的选择。
部分现金收入外加少量分红,已经足够让郑小龙感到满意。
毕竟制片方不是是来做慈善的,承担着最大的风险,当然要赚取可能存在的最大收益。
随着合约不断翻阅。
种种细则浮现。
有好处,自然就存在着责任。
钱可不能是白拿的,幕后制作团队要由郑小龙来组建,这个本来就是导演的份内工作,也是其价值的一部分。
资深导演往往能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收罗出一批强大的幕后人员。
陈嘉尚就是如此。
电影《画皮》的幕后制作团队不可谓不强大。
能有好团队。
李洛当然是开心的。
不过也有些开心不起来,专业和非专业区分得非常明显,在好莱坞那边当然也有顶级团队存在,那些人往往也需要通过关系来进行招揽。
但是只要有钱。
就算导演不是业内大咖,也能通过相应公会招募到一批专业的工作团队。
谈不上有多好,但能保证基本的专业素养。
从而降低整个项目失败的风险。
在这方面。
内娱落后得不止一个身位。
敲了敲合约。
李洛继续往下翻阅。
幕后团队是一方面,相应职权范围也逐一明确下来。
例如选角方面。
意见是可以充分尊重的。
可这个最终决定权嘛,必然是不给的!
李洛当然不会蛮横干涉郑小龙的思路,毕竟是要别人帮忙挣钱,他不会傻到做出花费大代价把人请回来,又动辄干涉的那种傻事。
不过拍板的权利,还是要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说得直白点。
什么事都得分清楚大小王。
郑小龙妻子如愿以偿成为编剧之一,接下来就由她着手将改编成电视剧本。
工作量并不小。
要砍掉一些枝枝蔓蔓,不少人物关系也要进行调整。
这一番打磨下来,没有两三个月搞不定。
两人商谈间。
很快将事情沟通明白。
投资经费方面先不管,最要紧的是将剧本拿出来,之后才能根据一应需求来建立预算方案。
“你在干什么?”
将合同放回文件袋,林月好奇地看向重新挪动键盘的老板。
“写剧本。”
随意敲打键盘,李洛笑呵呵地说道:“这次回去过年有点感触,也听到不少喜怒哀乐,在美利坚拍戏的时候琢磨了一个故事出来。”
“嗯?”
林月立刻来了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