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放榜日(二合一)

    第36章 放榜日(二合一) (第2/3页)

阳人成了笑谈,丢了颜面!”

    此话一出,人群更主动让出道路。

    这时代的人确实大多未读过书,认不得几个字,但他们也知朴素的礼义廉耻,对颜面的看重有时更胜于自身性命:重然诺,轻生死!

    那秦吏都说了不能让咸阳人成为笑谈,丢了颜面,自然要维护住,他们可是大秦都城之民,就在皇帝陛下脚下。

    若真被人传出去:咸阳那些秦人,毫不懂礼、不懂待客之道,参加咸阳大考的贤才是远道而来的客,他们身为本地主人,却在放榜那一日将放榜处围了个水泄不通,硬是让想看榜的贤才挤不进去。

    那丢的将不只是他们咸阳秦人的脸,也是皇帝陛下的脸,以后还有脸提自己是咸阳老秦人?

    那秦吏又道:“参加大考的诸位贤才,可往前看榜!”

    范增几人这才从人群中解脱,走了出去,但秦吏的话和咸阳秦人的反应也让他更深刻意识到一件事:

    如今的大秦要远比他所想的更难对付,秦人信秦吏之言,实质是他们相信那位秦皇,相信大秦!

    有这等信任和凝聚力在,秦只会更难对付,即使他成功复了楚,也不过是让秦人再灭一遍罢了。

    为何楚人当初就不能如此团结一心,为楚而知荣辱?

    范增心头暗暗一叹,楚已灭,此时在想也已晚了。

    他看向在贴榜的秦吏,这里设置了数方高大的木板,各有秦吏在那张贴,形制类似后世的公告栏。

    他所看的这块木板贴上了第一张纸,这纸最上首写着“综合榜”三个秦篆,随后其下左侧是一个他从未听过的称呼——“状元”。

    这“状元”肯定就是秦皇搞出的名号。

    范增没先看状元是哪位,而是先佐证他的猜想,状元之下是“榜眼”,再下是“探花”。

    果然都是特殊的名号,获得这些名号的人,绝对记录于史册,将其名传于后世。

    想到这儿,范增脸色忽地古怪,这下要有意思了,那些留假名的人要是上了榜,他们要怎么办?

    尤其待会儿要去见秦皇之时!

    是在见秦皇时主动承认他们用的是假名,不是真名,还是干脆在放榜得知自己的排名后不去见秦皇?

    但哪种都不好!

    前者若是秦皇大度,不追究还好,可若追究,甚至可定一个欺君之罪,而后者则日后都不好再提起此事,不好让人知晓自己用过这假名参加过第一届咸阳大考。

    想了一番,范增这才看起“综合榜”的排名,那排在首位的状元是一个他不认识之人,此人在榜上之名为“庄黄”。

    范增心里忖道:‘庄子、黄帝,此人大抵为道家中人,用了假名参考,但这假名颇为古怪,黄老之学尊奉老子和黄帝,并不怎敬庄子。’

    此人姓名右侧是其所得分数,策问八十五、算学九十、格物七十八,综合总分为二百五十三。

    范增也明白了何为综合榜,为三科总成绩排名之榜,榜之魁首即为三科总状元。

    对状元不是自己,范增早有预料,他策问答得不错,可算学和格物拖了后腿,而天下间能人贤士众多,也许策问不如他,却能在这两方面胜过他。

    再看状元下的榜眼,还是一个他不知道的人,名为“韩正”,策问九十八、算学八十、格物六十五,综合总分二百四十三。

    状元和魁首相差了十分,再看那探花,还是一不认识的人,此人分数和榜眼仅有一分之差,为二百四十二。

    范增也终于在综合榜中找到了自己的排名,他位列第十八,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对这排名,范增自己颇不满意,可看了各科分数后,又只能叹了口气。

    他的策问分数高达九十六,然而算学和格物严重拖了后腿,算学还好,过了六十分,那格物分数却仅有四十多,总分差点没过两百。

    只是等范增将目光移动到隔壁一秦吏张贴的榜单时,饶是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见过了太多风浪,也不由有些激动。

    因为那张榜单张贴的是“文榜”,他在这张榜中排名甚高。

    与综合榜要综合策问、算学、格物三科分数排名不同,仅排列策问一科,而他的策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