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些事真能利于大秦?

    第42章 这些事真能利于大秦? (第2/3页)

家、墨家,而是一门新学。

    然后问题就来了:你李念凭什么觉得你糅合百家学说思想弄出的这门新学能代替百家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大秦?

    百家诸子都不敢说自己的学问一定能治理好天下,你李念哪来的自信?

    且,秦可是以法家思想治国,那是实打实实践过的,的的确确让秦变得强盛,一统了天下。

    你李念想要糅合的那新学也经过实践?

    随着范增话落,看向李念的目光变得更多,连参加夜宴的大秦诸臣都看了过来,他们也对这问题很感兴趣,想知李念会怎么回答。

    糅合百家学说而出的新学将是一个未有过的新事物,而未有过,代表不能确定,谁也不知其好坏。

    ‘这范增还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要是不注意,会直接掉进他挖的坑里,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总不能说经受过实践检验,后世便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人文与科学并重。’

    但这个问题,不可以退缩。

    因为代表了他的立场,若连李念自己不能坚定地表明,还如何让其他人信服?

    李念斩钉截铁道:“我认为必将有利于大秦!先说那新字,当今天下文字不统一所带来的不便,各位当能感到。”

    “如今次咸阳大考,因各位来自各地,习用文字不同,遂每道题目都用了多种文字,并准许诸位用常用文字作答。”

    “可以多种文字排版制卷本已不便,还增加了考卷所需用纸。”

    “在批阅答卷时,陛下与我不熟其他文字,须先将其他文字转译为大秦之文,再来阅卷,此颇费时间。”

    “若天下都使用一种文字,便无此阻碍,诸位参考时能一眼看懂考题,我阅卷时也能快速懂诸位卷上之意。”

    “再是编教材一事,李某所要编教材是欲采众家之所长、纳众家之所优,集合了众家最优,尚不能利于大秦,天下间还有何物可利?”

    李念将问题转了个角度,抛开编出的教材是新事物不谈,直接说教材要综合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