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诸葛丞相即将登场
第152章 诸葛丞相即将登场 (第3/3页)
在李念说出“臣并不喜欢曹操”这句话后,始皇来了兴趣,问道:“你为何不喜曹操?”
李念坦然道:“因其屠城杀人,曹操曾因其父曹嵩死于徐州之故,以为父报仇为名对徐州展开大屠杀,且曹操还另有屠城记录。”
曹嵩被陶谦派人杀死,曹操向陶谦报仇,关徐州百姓什么事?
许多人觉得曹操真小人,刘备伪君子,因而更喜欢曹操,那是没遇到人妻曹屠城,就像没被始皇弄去修长城、广神整去修运河一样。
始皇点了点头,知道这小子是更站在民众一边,又问道:“于曹操的评语是何人所言?”
李念道:“一位叫‘许劭’的名士,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气,由名人名士来为你点评,给出一句评语,然后将这句评语传于天下,可迅速积累名望,使世人知晓。本质是世家豪强玩的一种手段!”
“其等所评者皆为世族中人,一般的百姓士卒哪能得其等评价?”
“像曹操、袁绍、袁术等人都有此等评言,便是那位也有‘卧龙’之号。”
闻言,始皇有些许失望。
他本想着那位是出自民间的一位大才,然后以其才匡扶天下,挽救社稷,未想竟也出身世家豪族,但想想也知不可能出身自普通民众间。
普通民众求生已不易,有几人能读得起书,识得起字?
始皇没再问,李念继续道:“天下纷争,战乱不绝,唯有雄才大略者方能从此间胜出,而无大略也无雄才者自然会被淘汰。”
“公孙瓒、吕布、袁术、袁绍等都逐一殒没!”
李念将这些诸侯的事简要向始皇三人讲说了一遍,辕门射戟让始皇三人也感叹吕布勇武,可惜此等将才最终命丧白门楼。
但吕布死的也不算冤枉,其反复横跳,导致人们惜其勇武,却又对其忌惮,不敢再用其才,毕竟谁也不想吕布给自己加一个“义父”的buff。
袁术、袁绍这两兄弟,袁绍好谋而无断,袁术更是有些愚蠢,大势未明,其并不占绝对优势,竟迫不及待想要称帝。
以袁氏所留下的资源,两兄弟本很有希望夺取天下,却被两人都给玩崩。
李念也讲说了些演义中的经典桥段给始皇三人,如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势已去,曹操一统北方基本已成定局,建安六年九月,曹操南征刘备,将刘备撵到了刘表那。”
蒙恬面色古怪:“这刘备逃了很多次了吧?他所投奔过的主公也不比那吕布要少。我记得他在黄巾起义时就参与了平叛,建安六年距黄巾起义有近二十年了吧?却依旧一事无成。”
事没干成,但跑路功夫一流,不管是何险境,都能逃得性命。
这也算是一种不得了的本事。
李念点头笑道:“是逃了很多次,但‘有志者事竟成’,刘备虽未成事,命却还在,总会有机会,而这机会就要到了。”
“如果能让曹操再选一次,曹操很可能不会选择让刘备逃到荆州。”
“因为刘备在此地遇上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蜀汉第一臣、千古名相,诸葛丞相!”
“这位也是后世诸多帝王梦寐以求的臣子,历代大臣向往之楷模,华夏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后世人所敬仰的华夏先辈,智慧之代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正因为诸葛丞相,后世人们听到有人姓‘诸葛’,第一反应都是此人绝对很聪明,不可能是个蠢人!”
听李念终于讲说到那位,始皇三人打起精神,想认真听一听这位究竟有何等大才,竟能影响这么大。
李念道:“对自己多年到处奔走,却一事无成,刘备也有感触,他被曹操赶到荆州后又蹉跎了数年。”
“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刘备言‘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在这点上,刘皇叔不及他老祖宗刘邦,刘邦绝对不会这样emo,反而会乐呵呵地在村头看狗打架。
“但他的时机到了,荆州有名士号‘卧龙’,躬耕于南阳,未曾闻达于诸侯,却被徐庶告知于刘备。”
“这徐庶也是一位人才,为诸葛丞相之友,在诸葛丞相出山前佐于刘备,屡立功劳,可惜由于其母为曹操大军所捉,不得已只能离开刘备,身往曹营。”
这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徐庶是在告知刘备关于诸葛丞相的消息之后,才被曹操大军俘获了母亲,不得已去往曹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