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耽摩栗底见闻录

    第158章 耽摩栗底见闻录 (第3/3页)

    “我原先以为他们是在监视我等,可我观这几人身材娇小、皮肤黝黑,身上所裹衣物破旧脏污,特征这般明显,不像是派来监视我等。”

    那都不能说是穿着衣服,只能说是裹着将身体给蒙住。

    另一人道:“我也看到了!这些人和城长、摩叶上师等人相貌有所不同,我估计他们是孔雀国低种姓之民。”

    听这人说起“种姓”,众人都沉默了下,这孔雀国当真是奇葩得紧,一方面有那佛教传播众生平等的思想,可另一方面又存在这奇怪的种姓制度,将人从出身上分三六九等。

    据他们所知,这种姓制度比大秦的王公贵族还离谱,在大秦还可以凭借功劳或才华往上爬,可在这种姓制度下,你出身为低种姓,那么一生都将为低种姓,还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更离谱的是,孔雀国的人似乎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也即是他们可以在信那佛的同时维护种姓制度。

    这简直不可思议,只能说这孔雀国人不像正常人,姚直等人哪知道,就算到了后世现代,孔雀国的人一样可以在进入现代的同时,将种姓制度维护下来,关键是低种姓还主动维护,没觉得有毛病。

    又一人不屑道:“这就是那城长说的此地无有偷抢、无有欺诈,人人得以安居幸福?”

    另一人笑道:“兴许别人根本没将那些人当作人呢?他们是人,而其他人不是人,可不就是无有偷抢、无有欺诈,人人得以安居幸福。”

    这话看似在调侃,但细细一想,还真不排除这种可能,甚至可能性很高。

    姚直道:“派人去察访一番便可,兴许这会成为孔雀国的又一个突破口。”

    其他人点了点头,这孔雀国的突破口不少,他们认为其中最大的一个便是那佛教所带来的影响,佛教的主旨虽是引人向善,有好的一面,却也让这些孔雀国人丧失了锐气,警惕心降低。

    在姚直等人议事时,摩叶上师、迦利舍上师、优旃城市长等人也在议事。

    看着面前摆放的精美玻璃品,优旃感叹道:“能做出如此精美纯净之物,这大秦国即便不如我等,也不可太过小觑。伟大的阿育王离开我等已十多年了,如今是太子鸠那罗之子在位……”

    提到太子鸠那罗之子,在这间屋子的众人神色严肃起来: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死后,由于太子鸠那罗失明,阿育王一位名叫“达沙拉沙”的孙子继位,而达沙拉沙在几年前去世,王位回到了鸠那罗儿子手里。

    但这位阿育王之孙、鸠那罗之子可不太好相与,尤其是对他们这些信佛之人而言,因为这位信的可不是佛教,而是耆那教。

    对孔雀国的佛教徒而言,阿育王是一位伟大的王,其在位时,信奉佛教并努力推广佛教,让佛教得以在孔雀国繁荣兴盛起来。

    但阿育王也有一个没做好之处:即他并没有为了推广佛教而将其他宗教铲除,反而对婆罗门教、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这导致佛教虽在阿育王时为国教,是孔雀国最大的宗教,可佛教并非没有危机,现在危机变成了真正的威胁:孔雀国如今的国王不信佛,信耆那教。

    曾经的阿育王信佛教,使佛教得以兴盛,现在的孔雀国王耆那教,那也同样可以让耆那教兴盛。

    这让孔雀国的佛教徒们感到了危险,阿育王可以在推广佛教时容得下其他宗教,但这位信耆那教的阿育王孙可未必。

    他们必须得想办法挽救自己,不能让威胁变成真实的灾祸落在他们身上,而大秦人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办法:向大秦国传播佛教!

    此事若做成,便是他们佛教传播影响一国之功,在国内必定能收获巨大声望,到时就算那位阿育王孙想清算他们,也会有所忌惮。

    即便那位阿育王孙不管不顾,非要强硬推广他们耆那教,清除他们佛教,他们也能有一条退路:孔雀不留佛,那便向大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