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造一大秦之教
第181章 造一大秦之教 (第2/3页)
,却未说什么,他现在已经懂这小子做事的意图,以华夏文明为上,大秦都要往后靠。
李念继续道:“在治理之时,要严格推行我大秦的政策,将大秦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传播至这些地区。不仅要强令,还要采用一些方法对当地民进行吸引,使之从异邦之民化为我大秦之民!”
“征服一地,肉身征服易,思想征服难,也即口易服而心难服,唯有从思想上将异邦之民转为大秦之民,才能长治久安。”
众人顿时来了兴趣,认真听了起来,只听李念道:“我大秦子民和当地民是不同的,当地民只要不蠢,肯定也明白这点!”
“像大秦在征服孔雀国后,其等定会觉得我大秦子民更高贵,他们要差于大秦子民,因此想成为真正的大秦子民。我们不仅不能绝了他们这种念想,反倒要给他们一条路!”
“但这条路不能给的太容易,容易得到之物,往往不会感到珍贵,只有得到的过程艰难,才会认为贵重难得!”
“可设立标准,根据其等向大秦捐纳的财货多寡,对大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掌握程度来进行评定,达到标准者方可得到大秦子民的身份认证。连大秦之言都不会说,大秦之字都不会写,也好意思做大秦子民?”
“还可对其中一些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认证,像异邦之民中那些才智卓绝之辈,像其中为我大秦立下功劳之辈,可用此方式招揽为我大秦所用。”
“此举既可增加我大秦可用之才,亦是在削弱异邦之民,其等族内才智之士被我大秦招走,其等叛乱造反的可能便会降低!”
这句话说到了始皇帝和众臣心坎,将异邦之民中的才智之士招走,不仅是增强了大秦的力量,同时也削弱了异邦之民的力量。
“陛下和诸公莫要小看这策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大秦在其他地区的人口都不会很多,想要治理人数占据优势的当地民,必须得任用当地民,譬如在当地驻军,大秦能派多少军队过去?”
“像平时维护当地治安、征收税赋,还得用当地之民去做,若不予以其等好处,其等怎会甘心为大秦办事?”
始皇帝和众臣也立马反应过来,是啊,即使大秦征服了孔雀国,也不可能立刻派多少人过去,肯定得用当地民来办事。
而要让当地民忠心,甘心为大秦办事,成为大秦走狗,给他们一个大秦子民的身份认证既有效,又付出不多。
让其等认证为大秦子民,既可彰显大秦对他们的重视,还可激励其他当地民效仿,从而勤奋立功得到认证,同时还可让得到认证的当地民与未得到认证的当地民产生一定的隔阂……
咱已经得到大秦认证,不是孔雀国人了,而是高贵的大秦子民,与你们这些孔雀国的泥腿子不一样,你们以前怎么称呼咱,咱可以不计较,但现在得称一声大秦老爷!
认证为大秦子民的孔雀国人定不会将原先的同族再当作同族,他们会对大秦比真正的大秦子民更忠诚,对原先的同族会更狠。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多次证明过!
李念继续道:“为了增加我大秦子民在当地的人口占比,在将当地民变为我大秦子民的同时,还要向当地进行移民。可将一批未犯不赦之罪的犯人迁移至当地,可通过激励吸引一些民众至此,像大秦民众只要愿意迁居此地,便能获得耕地、减免赋税徭役。”
大秦的人口还是太少,七国加起来也才两千多万人,还得提升大秦人口,不然不仅大秦国内发展受限,向海外开拓也会。
确实得增加当地的大秦子民人口数,必须得占到一定的比例才稳妥,否则一有事变,地方就会脱离大秦控制。
只是李念讲说的方法也有问题,李斯问道:“公子所言之法确有可取之处,却也有不妥之地:一者,公子言要让那些异邦之民被认证为大秦子民,言中之意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