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乌孙使者眼中的大秦

    第188章 乌孙使者眼中的大秦 (第2/3页)

秦要是没有和李牧一样的将领,如何能灭掉东边那六国?

    如果大秦派这位王翦将军率军出征月氏、东胡,应该能取得和李牧一样的战果。

    “王翦将军如今年纪已大,为了让他率军征战的经验传续下去,大秦皇帝特意设立了培训将领的学校,让王翦将军前去教授。”

    听到这话,乌孙王等人再度变色,大秦这是觉得有一个能和李牧齐名的王翦还不够,想培养出更多的“王翦”!

    一乌孙首领问道:“每一位将领领兵征战的经验智慧都极其宝贵,王翦将军愿意将他的经验授于他人?”

    乌孙使者点头道:“当然愿意,受其等所教的将领都是他们的弟子,弟子满天下,这对秦人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耀!而且,这还能让他们的名字一直被记下去,百年、几百年后的秦人都会知道他们。”

    听乌孙使者这么一说,乌孙王等人不由心生羡慕,死后之名能被许多人一直传记下去,的确很好。

    那问话的乌孙首领又道:“我等是否也能派人到大秦那……学校学习?”

    乌孙王和众首领眼含期待地看向乌孙使者,要是大秦能允许他们入那培训将领的学校学习就好了,他们也可以学习大秦的先进兵法,培养出属于乌孙的强大将领。

    乌孙使者摇头道:“大秦暂时不招收外人到军校学习,但我听闻大秦向匈奴派遣了将领,帮匈奴人训练军卒,还和南边的百越人有相关方面的交流。”

    另一个乌孙某部落头领道:“秦人帮匈奴人训练军卒?秦人有这般好心?”

    “秦人称匈奴人和他们有共同的先祖,是一家的兄弟,所以秦人愿意帮助匈奴。如今在大秦都城咸阳的匈奴人很多,其次是百越人,他们都已和大秦正式建交!”

    乌孙王道:“‘正式建交’是何意?”

    乌孙使者想了想后,以他自己的理解答道:“‘正式建交’是两国同意交流往来,会立下誓约记录,不得随意反悔,需互换国书、互派使者常驻,即大秦派使者到我们这里驻扎,我们也须派使者到咸阳。匈奴、百越各族便有使者常驻于大秦咸阳!”

    听着就好正式,这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往来该有的样子,哪像他们和人交流往来时那般随意。

    乌孙王又问道:“正式建交有何好处?”

    “作为大秦的建交国,可以同大秦贸易,与大秦互通有无,像大秦的货物可以售卖到我们这,我们的牲畜、皮毛也可售卖到大秦,而且还可派人到大秦学习……”

    顿了下,乌孙使者接着道:“大秦虽暂不招收外人到军校学习,但大秦还设有其他学校,如那大秦国际学院便招收他国之人学习,有许多匈奴人、百越人在那里学习。”

    又一乌孙部落头领道:“大秦国际学院?那里能学得什么?”

    乌孙使者道:“能学得的东西很多,如大秦的言语文字,再有某些技艺,像治病救人之法,还有算数、格物……能学的东西多种多样。”

    问话的这位头领摇头道:“确实很多,但这些定不会是大秦最厉害的技艺,即使学了又能如何,难道能超过大秦?”

    另一头领不赞成这种想法:“学了确实也难超过大秦,但若是不学,更加没有机会。且他国都在派人到大秦学习,我等若不派人,必会被人超过。到时,便不只是大秦远胜我等,其他部族也会!难道……”

    这名头领看向乌孙王:“难道大王和各位想要其他部族学得大秦的东西后,也远胜我等?”

    是啊,秦人放出来教授他们的东西肯定不是秦人最先进最厉害的,但对他们这些国邦来说,已经相当先进,谁能学会,谁就能领先于除秦人外的其他人。

    这些国邦或部族强大起来后,如果想对他们不利,而他们又没学秦人所教授的东西,那结果只怕不会太好。

    乌孙王看着乌孙使者,道:“和大秦正式建交后,真可派人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