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以太宗之事劝谏始皇

    第201章 以太宗之事劝谏始皇 (第3/3页)

一日。

    李念接着道:“唐初时,与大唐往来的诸多异族,文明远远落后大唐,有的不比野人部落好多少,是大唐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看到了更先进的文明,学得了更先进的工艺。”

    “然而,其等不思大唐传道授业之恩,反而在壮大后,与华夏为敌。”

    “像大唐之西有一国名‘吐蕃’,彼时的吐蕃之主松赞干布遣使向太宗求亲,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与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嫁妆极为丰厚,除金玉珠宝外,还带了许多技术经典:烹技食物、制作饮料之法,营造与工技著作,治病医方,农技论著……让吐蕃一下得到了大量先进的工艺。”

    “除文成公主带去的大量技术经典外,松赞干布还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到大唐留学,学习大唐之物。”

    “唐与吐蕃恩怨已久,在贞观年间,松赞干布便率军进犯过大唐,只是被大唐击退,后来等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两方又和睦相处了三十年。但到了高宗李治时,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又逐渐增多……”

    “直至唐穆宗时,大唐和吐蕃的战争才接近尾声,因为两方都进入了衰亡时期。”

    始皇帝等听明白了李念的意思,大唐让吐蕃学得了许多先进的东西,这是在资助敌人变强啊。

    “还有一国也曾到大唐学习,此国便是脚盆,其等派遣被称为‘遣唐使’的使者到大唐,从太宗年间至昭宗年间,约二百六十四年里,脚盆为学我华夏之物,先后向大唐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等学大唐礼仪、学大唐建筑、学大唐饮食、学大唐兵法、学大唐冶炼之法、学大唐锻兵之术……”

    始皇帝和蒙毅可知道这个国家对后世华夏造成过极大危害,未想这个国家竟然是从大唐这学习而得强大,等在强大起来后,再掉过头来危害华夏。

    李念道:“即使到了后世,脚盆还留存了不少大唐的痕迹,像唐代风格的建筑,唐时的礼仪,唐时的技艺……”

    “因这些,也让其等自认为是大唐最正统的继承人,反而我等华夏子民不是!”

    “脚盆派遣唐使,利用从大唐学得之物变得强盛,然后便成为了华夏的祸患:明时,常有脚盆人化身倭寇肆虐大明沿海,奸淫掳掠,无恶不为。”

    “等到了近现代,其更是大举入侵华夏,华夏之土大片沦陷,无数华夏儿女因其而死。”

    “其等于华夏所犯暴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已不能以人称之,便是禽兽,也不如其等!”

    王翦、王贲等人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严肃的李念,平时的李念给他们的印象是平和,几乎没有能使其动怒之事,可提到这脚盆,却明显能感受到李念的愤怒和敌意。

    这脚盆国看来真不是东西,在后世将华夏祸害得极惨,否则不至于让李念公子记得这么深。

    脚盆人中肯定有好人,不能全数定义为坏人,但回到这个时代,有机会改变历史,李念自然不会让此世华夏再重蹈覆辙。

    李念道:“太宗提倡各族之间平等,因而宽容对待异族,本意极好,其也获得‘天可汗’的美称,此称意为比寻常可汗更伟大的可汗。”

    “但想让异族真正归服华夏,靠施以仁德、平等对待是做不到的,太宗有威望和能力压住异族,不代表大唐其他帝王也可!”

    “反倒是其所为,给大唐乃至华夏都留下了一定祸患,大秦当以之为鉴,在对异族之事更要慎重处理。”

    “异族若到大秦学习,须严格斟酌何物可使其学,何物不可使其学,莫要做资敌之举。”

    李念向始皇劝告道:“宽待异族,任其学我华夏之物,虽能得一时美名,让异族一时归心,但遗祸远矣!”

    给始皇帝讲后世历史的目的,不仅是让始皇帝知道后来的朝代发生了什么,也是让始皇帝从中学习借鉴,避免做出同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