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大唐皇位的腥风血雨
第207章 大唐皇位的腥风血雨 (第3/3页)
命,宗楚客对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极为忌惮,偷偷和韦温、安乐公主谋划怎么除去李旦和太平公主。”
听到“李旦”这个名字又登场了,蒙恬饶有兴趣道:“这李旦便是玄宗?他也再度为帝?”
李念道:“玄宗乃李旦第三子,名为‘李隆基’,又称唐玄宗、唐明皇,乃大唐巅峰盛世的缔造者,当然大唐也是由他转衰。诗仙李白便生活在他的朝代!”
这么一听,这个唐玄宗绝对是个不得了的帝王,可能有其曾祖太宗之风。
但始皇帝等显然并没理解李念话中的“大唐也是由他转衰”为何意,以为李隆基将大唐带到了盛世巅峰,大唐接下来走下坡路也很正常,就跟汉宣帝刘询一样。
汉宣之时,西汉达至最强,可也是在汉宣后,西汉步入衰颓。
李念继续道:“太平公主是李治与武媚之女,颇受父皇母后和兄长们宠爱。她自然也一样有武媚那般的宏图大志!”
始皇等人并不感到意外,这太平公主要是不想做女帝,那才会让他们惊奇。
始皇还在心里琢磨:李念这小子真没说错,武媚确实起了一个极坏的头,让这些李唐的女人一个个都想当女帝。
“正所谓姑嫂相看不顺眼,而且还是有做女帝同个志向的姑嫂,相看当然更不顺眼,给她们逮到机会,绝对会把对方弄死。”
“宗楚客和安乐公主等人的谋划被泄露到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那……”
王贲摇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等机密要事,也能被对手得知,如何能成大事?”
李念笑道:“在得到消息后,李隆基和其姑太平公主商议,两人结成同盟,果断决定先下手为强。于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还未反应过来,政变便已发至。”
“几人在不同史书中的死法并不一致,如安乐公主,有史书记载她在照镜画眉时,被军士斩杀,也有史书称她是在画眉结束,还抵挡了一会儿军士才被杀。”
“上官婉儿同样如此,有史书记载其在乱军中被杀,有的记载她是向李隆基投降,李隆基不接受,将其斩于旗下。”
“但毫无疑问,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都死在了唐隆政变中。”
蒙恬笑道:“这李隆基能无视上官婉儿投降求饶,显然是一不重女色之辈,难怪其能使大唐达至巅峰盛世。”
蒙恬说完便注意到李念那古怪的脸色,暗道他莫非说的不对,这李隆基其实是一好色之徒,亦或他杀上官婉儿,另有原因?
其他人也注意到李念的神色,生出和蒙恬同样的想法。
玄宗究竟好不好色,寿王李琩应该很有发言权……
李念并未给他们解释,接着道:“在唐隆政变发动成功后,李旦复辟,登上帝位!先前说错了,李旦和其兄李显同样是二度为帝。”
“这兄弟两的经历颇为相似,后世人调侃说两人是‘六位帝皇丸’。”
蒙恬好奇道:“何谓六位帝皇丸?”
李念笑道:“其父为皇帝,其母为皇帝,其本人为皇帝,其兄或其弟为皇帝,其子为皇帝,其侄为皇帝。”
仔细一想,李显和李旦的情况还真是如此,关系很近的一家子出了六个皇帝,也是离谱。
“六位帝皇丸”这说法还真形象!
李念道:“李旦复辟后,太平公主因参与唐隆政变等功劳,加之她与李旦一母同胞,对她颇为宠信,达到了大唐公主权势的顶峰,连还没成势的李隆基,当时都要畏惧讨好他这位姑姑。”
“太平公主喜权势,她的目标也是和武媚一样成为女帝,而李隆基正好也是有雄心壮志之人,目标同样是大唐帝位。一朝怎能容得下两位有志帝路之辈?”
“帝路争锋向来凶险,往往只有一人能登临绝顶,今有两人,常会互相残杀,决出最后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