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秦当发展为六边形战士
第224章 大秦当发展为六边形战士 (第2/3页)
,将不得不受制于他人。
大秦虽远未达到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地步,但李念给大秦设计的这条策略却是从中借鉴,尽力阻止除大秦外的其他国家搞工业,让其等发展方向走歪。
在大秦搞工业后,其他国家看到大秦因工业化而带来的强盛,也必会发展自己的工业,工业化、现代化会成为大势,大秦也无法永远拦住其他国家,在未来必定会有其他国家或民族完成工业化,但可以要让大秦有先发优势,让其他国家变得残疾。
始皇等人琢磨过来李念话里的意图,这方法不容易被受害国察觉,且受害国如未能及时反应过来,拖得时间越长,越难爬出来,难怪这小子要再三叮嘱必须让大秦保留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能力。
在大秦不能出现的问题,却可以引导发生在其他国家,使之为祸他国,这种“己国无患而使他国有”让始皇等相当满意。
李念又道:“但这些事要想达成,还得大秦有足够让他国敬服的军事实力,‘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道理只在剑锋之上’,没有慑服他国的武力,如何能其他国家听大秦讲道理?”
“‘以德服人’的‘德’很多时候是‘武德’,尤其国与国间,常讲‘武德’,而不讲‘道德’。”
王翦点头认同道:“此言甚是,若无强横的武力为支撑,有再妙的计策,又能如何?”
李念道:“所以我的提议在这个时代,唯有大秦方能做成,难道乌孙、东胡、匈奴、羌人、百越诸部能做到?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大秦立朝后,还需要一场立朝之战的原因!然……”
一个“然”字让李念话锋一转,他郑重告诫道:“一国的实力并非只有军事实力,还得看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以往的大秦为灭六国、统一天下,主要着重于军事,而忽略和经济、文化等建设。”
“这种发展同样走歪了,但那时是为灭六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走歪可以无视,甚至不算问题。然而现在已是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便不能再继续下去。”
李念没说继续走歪的后果,始皇等人都知道那个后果:始皇帝才驾崩后一年,陈胜吴广便起义,驾崩后三年,大秦二世而亡。
胡亥确实不是一位优秀的后继之君,可始皇驾崩后一年,便有陈胜吴广起义,即便胡亥再能作,也没法作到这等程度!
这是始皇留下的大秦本就有问题,这问题也不属于始皇一人,因为问题源于大秦本身的制度和发展方向,此是大秦诸先王、诸多大臣共同定下。
在战国背景下,大秦为灭六国、统一天下,采取相应的制度发展变强,没问题,可在战争结束后,没予以修正,便有大问题。
始皇帝的过错也源于此,他作为大秦灭六国的统一之君、秦朝的建立者,却没能发现问题,也没能进行纠正。
大秦二世而亡,并不冤,且大秦灭亡的责任,始皇比胡亥更大!
李念今日重新提到这点,是借此提醒始皇等人,让他们更深刻认识到:现在已不是大秦灭六国的时代,大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将一切集中在军事发展上,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大秦不仅没法在军事上进步,反而会陷入危机!
李念道:“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多方面综合,非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任何一部分单独作用,若经济强盛而军事不足,便会像宋(怂)一般,成为一个窝囊的王朝、窝囊之国!”
“宋很富有,却一直被欺负,有时明明打赢了战争,反倒要赔钱给对方,毫无国格和尊严。”
“有人认为花这笔钱买和平很值得,和平能赚的钱更多,如果大宋能趁和平的时间厉兵秣马,发展强大,在日后将对方击败,夺回燕云十六州,臣认为确实可先用钱买和平。”
“然而宋确实国如其名,‘宋’是‘送’,也是‘怂’,沉浸于这种苟安之中,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