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军将归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29章 大军将归 (第1/3页)“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基石,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就必须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教育所增加的读书识字者,不仅可用在文化发展方面,亦可为大秦之官吏,大秦之工匠。”
“大秦今后的疆域必会变得更广,而更广的疆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吏,大秦要进行工业建设,也需要大量有才学之人,试问这些人从何而来?”
核心就一个意思:为了大秦未来的发展,陛下和诸公要支持大秦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始皇等也知道李念所言是事实,大秦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不靠教育培养,难道要让其从路边自然生长出来?
或者要让他人(诸子百家)培养出,自己再去招贤,可他人培养出的人才能有自己教育培养出的可信?
但教育也有弊缺,特别是对大秦这样的封建王朝,教育使得民众启智,不再好被蒙骗,意味着他们的统治会动摇。
想大秦国祚千年万年,大秦宗室永远传继统治下去,将变得不再可能。
这似乎是个选择题:选择发展教育,会影响大秦的稳定,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会推动大秦快速发展进步;而选择不发展教育,维持大秦的稳定,可大秦发展又会受严重影响。
但对始皇帝而言,这不是一个选择题:他心中固然想让大秦千秋万载,永世延续下去,可李念从后世来,已经告诉了他结果,没有王朝可以万世不易,他再怎么努力,大秦也有去王去皇的一日。
而且,就算不发展教育,让民智不启,一直保持愚昧无知,大秦就能千秋万载下去吗?
李念已经给他讲说过历史:大秦二世而亡,其余王朝也没有不被一个覆灭,即便是那汉唐!
万世不灭的王朝,终归只是帝王的野望,他原先也有,可被来自历史下游的李念给无情戳破。
当然,王朝虽无法万世不灭,早晚会归入历史的黄沙,但可以采取一些方式让王朝延续得更久一些,如限制民力,限制民智……
如此为之,兴许能让王朝延续个几百年再被扫入历史!
然而,始皇帝不作此种选择,他的选择是:既然大秦可能无法延续千秋万载,那便让他的功业直贯古今。
他要真正做到“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成为这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没有之一,便是后来还有优秀的帝王,也只能自叹不如。
他要将大秦打造为这个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他要成为贯通古今的帝中之帝,让后世帝王都以他为榜样。
这才是李念能在他眼皮底下活下来的真正原因,否则如果是考虑要让大秦稳定,让大秦国祚延续得更久,即使不杀李念,也会将其拘禁起来,其他人不得知。
因为李念所携带的后世思想是危险的,后世那个世界的诸多观念会严重影响帝王的统治。
他会将李念拘禁起来,只准自己向李念询问后世之事,严禁他人与李念接触,然后以李念所言调整对大秦的政策,抹除那些影响大秦稳定之事,从而让大秦国祚更久。
哪像现在,虽不许李念走出皇宫,却让其天下闻名,还让大秦众臣见过李念,使蒙恬、王翦等人知晓了李念来自后世。
这些都代表始皇的决定!
对始皇会做出这决定,李念也并不奇怪,始皇虚荣心旺盛、追求大功业,只要给他讲明方向目标,说明朝这个方向干会取得多了不起的功业,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做。
始皇帝心里也门清李念的目的,但他接受了,因为李念给他描绘的前景确实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功可成,名可就,能成为有史以来,甚至贯通古今的最伟大帝皇,实在太有吸引力,为何不做?
李念滔滔不绝地将教育的好处讲完,这才道:“以上便是臣认为这一战后,大秦将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臣仅为个人,一人之智短,众人之计长,其中必有错漏,陛下、诸公若要采用,还请适于大秦国情。”
始皇帝点了点头,看着李念,道:“今日朝会,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