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32章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第1/3页)等蒙恬等人恭敬起身,始皇又道:“此战能胜,诸位将士功莫大焉,此战打出了我大秦之威,打出了我大秦之势,朕代大秦万民,代列位臣公,欢迎众将士凯旋!”
始皇帝这番话铿锵有力,传得很远,饶是距离高台稍远的人都能听到,而听到始皇之言的秦人百姓都热烈欢呼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自豪和与有荣焉。
似乎在向那些非大秦人说:看,这就是咱们大秦,怎么样,是不是很强很厉害?但这是咱们大秦,不是你们的国家!
与秦人相比,耽摩栗底僧侣、孔雀国王的使者、百越诸部的人便没这么高兴,心里满是焦虑担忧,偏偏现在是秦人的凯旋典仪,他们还没法表现得太不高兴,反倒要硬挤出一点喜悦。
不然,咱大秦打了胜仗,你们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是几个意思,见不得咱大秦好?
始皇目光落回王贲身上:“上将军为此战之中我大秦统帅,功劳甚大,当代众位将士随朕一同登台!”
这也是事前便定好的一环,王贲自然不会拒绝,赶紧向始皇行礼:“王贲遵旨!”
王贲本想走在始皇之后,但未料到始皇帝竟拉着王贲的手,让之随他一同走向高台,但王贲知道不能和始皇帝同位而行,主动稍晚了一个身位,以示君臣有别。
看到一君一将朝那高台登去,高台外停驻的大秦凯旋将士,无不眼神火热,神情动容,满是敬崇。
没听到陛下说?
王贲将军是代表他们在随陛下一同登台,那王贲将军此刻登上高台,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在随陛下登上高台啊。
这一刻,众大秦军士感受到始皇对他们的礼遇看重,火热崇敬的目光牢牢落在那两道背影身上,看着他们一步步登上那高台。
“士为知己者死”是这个时代相当流行又朴素的价值观,不值士大夫懂得,他们这些小卒平民亦懂。
而如今得皇帝陛下如此看重,如何能不为之效命?
观看典仪的大秦百姓和众大秦军士差不多反应,因为他们本身有很多人就曾当过秦卒,以后他们的子孙或许也会成为一名秦卒,现今看始皇礼遇将士,那也是在礼遇他们和他们的子孙。
秦修便激动地对儿子道:“开,看到没有,这就是陛下,我们秦人最伟大的皇帝陛下!”
儿子开根本看不懂发生了什么,自然也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何如此激动,只好懵懂着随父亲的话点头。
站在高台下方一侧的李念,看着始皇和王贲携手登台,心里想着一些事:这场凯旋典仪会继续增长始皇帝在天下间的威望,加剧秦人对始皇的个人崇拜倾向。
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他要做的是尽可能将之引导向好的一面,至于消除秦人对始皇的个人崇拜……
如今可是封建王朝时代,要让人们不崇拜皇帝,难于登天,且风险极高,还不一定能有获益。
社会的演化进步很难一蹴而就,不能想着一步就从封建社会跳跃到现代社会,尤其在始皇这个时代,民智未启,给人们宣讲皇帝的坏处、不要对皇帝进行个人崇拜,人们未必会接受,甚至反而会认为李念是在妖言惑众,祸国殃民。
并且,在始皇这种强势聪慧的皇帝眼皮下,讲不要搞集权、不要搞个人崇拜,那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未来的大秦必定会进入没有君王高高在上、一言而决他人生死的时代,但李念能清晰地认识那不是他所处的现在,他所能做的是为那个时代做一些到来前的铺垫。
像开教育,启民智,便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环:民智得启,民众能进行自我思考,而非任由帝王将相蒙骗,才能让帝王将相消弥。
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往高台走去的始皇、王贲身上,少有人去注意蒙恬等人正依照一定次序分列于高台两侧,像是侍卫在镇守这条通向高台的路。
当王贲踏上高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