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第232章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第2/3页)
台阶时,一声“砰”的轰鸣响起,但王贲未去看,他知晓那是什么,在登上第二级台阶时,又是一声“砰”响。
而在各个区域观看典仪的人们都看到,那摆在高台下,十七根斜指向天的铜管突然向外喷出火光,似发出了什么,那轰鸣也正是从其传来。
突然传来的“砰”响将许多大秦百姓吓了一跳,但只是被突然的声音给惊到,马上便镇定下来,就声音大了点,好像也没啥。
咦,那些人是怎么回事?
他们看到了比较奇怪的一幕,在“砰”的轰鸣声响起后,那些据说是从什么孔雀国来的人给吓得蹲到了地上,还捂住自己的头。
刚刚从车架上下来的那些百越人倒是比孔雀国人好点,但也明显能看到有的人身体一颤,向后躲退。
这很像是遇到了害怕恐惧的事物后,所产生的一种反应,可那东西尽管发出的“砰”响比较大,但也没有造成啥后果啊?
应当不是这十七门铜管的问题,而是他们在随军观战时见过那火炮发威,火炮在战场上所产生的威力让他们记忆深刻,害怕恐惧。
可是,火炮在战场上究竟产生了何等的威力,才让这些人现在听到这些“砰”声都害怕。
大秦百姓自然满是自豪,可还没得到确切情报的百越诸部使者却满心烦躁不安,等秦人的凯旋典仪结束,一定要赶紧问一问那些随秦军去观战的族人。
连听到声音都害怕,已可想象那真正的火炮发威,有多厉害!
很难不怀疑这十七门像是火炮,但似乎又不是火炮的东西是秦人故意设置在此,既是为了用此轰鸣庆祝大军凯旋,也是想以之彰显秦人的厉害,震慑他们。
但不得不说,秦人这招用得好,虽还不知火炮之威具体如何,可看那些人反应便已明了。
在秦国有一个故事:说是有鸟受过箭伤,所以在听到弓弦拉动的声音后被吓得从空中掉了下来,那些人的反应也和故事里的鸟一样。
其等虽未像故事里的鸟一样受过“箭伤”,却看到过东胡、月氏人被火炮所伤的场景,在其等心里也留下了创伤。
在这一刻,某些人彻底想明白了大秦为何非要让他们的人随军观战,是要让他们的人现场看到与大秦交战后景象,从而心生恐惧,然后将这种恐惧带回给他们。
这十七门礼炮当然是李念的提议,既能给大秦增加一些礼仪,也能吓一吓那些惊炮之人。
如今看来,效果不错,展示很成功,借由那些人狠狠彰显了一把大秦之强,尔等皆绿叶,唯我大秦为红花!
十七声礼炮响后,始皇和王贲登上高台,始皇看向前方,进入下一流程:升旗奏乐!
不仅升大秦的国旗,还有大秦的军旗,国旗军旗是王贲领军出征前所升的那两面,今日虽不在那处校场,到的人也不完全相同,但同样随着风和太阳升起。
每月初一,都会在咸阳举行升旗仪式,而位于咸阳各处的宣讲台也会定期安排人前去教授大秦国歌。
这使得升旗对咸阳百姓而言,不算新鲜,当国旗升起,赶到此处观看凯旋典仪的百姓们挥舞起手中的小号国旗,主动唱响国歌,让一片接一片区域都是玄鸟苍龙旗飞舞。
这场面看得不只百越人沉默,还有许多匈奴人、乌孙人、孔雀国人,和大秦相比,他们的国家和部族差的实在太多了!
差距大到令他们心生绝望,如此强大的秦,就算学习追仿都十分困难吧,更别说要将大秦超过。
但也有人感到心喜振奋,大秦越强,越能证明大秦道路的正确性,只要按照大秦的道路去走,那他们的国家部族也一定能够强盛起来。
如果能得到大秦支持,那能强盛得更快……
待升旗奏乐完,始皇道:“东胡狂悖,月氏猖獗,辱大秦威仪,不敬不臣大秦,然得众位将士用命,不远千里,征东胡、讨月氏,消大秦之患,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