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授勋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33章 授勋 (第1/3页)

    听到始皇这句话,李念脑中立马蹦出一个念头:这话好像是西汉陈汤说的吧?陛下您借用别人的话,交使用费了吗?

    虽说这话是抄自西汉名将陈汤,但别说,始皇提着东胡王的人头说出这句话,相当有气势:东胡王又如何,其敢犯大秦威仪,那便要承受大秦之怒,虽远而必诛!

    而大秦将士和大秦百姓听到始皇这句话,无不神色激动,纷纷跟着喊了起来:“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整齐的喊声让百越人、孔雀人无不心惊忧虑,大秦作风如此霸道蛮横,那今后要是被大秦针对,日子只怕难熬。

    但心惊忧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不乏羡慕,这句话要是他们的王说出,该有多好,他们也会像这些秦人一般自豪激动。

    可惜,他们的部族、国家不如大秦!

    某些孔雀国僧侣和耆那教教徒甚至生出了异样的想法:难道他们的道路错了,正确的道路当和大秦一般?

    这在孔雀国时,他们不会怀疑他们有错,佛陀那般智慧,大雄如此圣贤,其等传下的“真理”怎会有错?

    可到了大秦,见识过大秦的人和物后,让他们产生迷惘、疑惑、不解,此国君主霸道,民众尚武,军队凶悍善战,而不像他们那样讲究不杀生,当以慈悲济世……

    此国并未按佛陀、大雄所言那般发展,可其发展却比他们孔雀国更好更强盛,震慑四方,使诸位生畏,秦人不信佛陀、不信大雄,却能发展得超过佛陀、大雄所述。

    这让他们很难不去怀疑自己所行的道路正确与否,自己国家所前进的方向正确与否。

    这也是本次凯旋典仪的另一重目的:在震慑这些人的同时,让他们怀疑自家的道路,对大秦的道路生出认同。

    这样可扭转这些人的思想观念,使其等抛弃自己道路而去借鉴学习大秦的道路,渐而变为大秦想要的形状。

    一群追捧认同大秦模式的佛教僧侣、耆那教教徒,待其等回返孔雀国,可想象其等将在孔雀国产生多大的影响,整个孔雀国的思想界只怕都将发生激烈动荡。

    这亦是给大秦日后进入孔雀国铺路,让这些人作为站在大秦一边的公知回去国内宣扬,使孔雀国人先知道大秦如何强大,像大秦的思想有多先进文明,而他们本国的观念又有多陈腐落后,营造出一个适合大秦进入治理的思想环境,以减少大秦进入时的反对和抵抗。

    当然,这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其等回去告知其他孔雀国人大秦有多强盛后,可能使得孔雀国为不被大秦入侵而加快发展。

    但李念认为这些影响很难发生,就孔雀国人那秉性,比合洲(非洲)和迎洲(南美洲)的土著好不了多少,即使知道了大秦对他们有威胁,也不会全力发展,况且大秦的进步更快。

    始皇将东胡王的人头放回木盒,蒙毅端来一盆水净过手,进入典仪的下一环节,亲手给在此战之中立功的众人颁发赏赐。

    首位被始皇亲自颁发赏赐的自然是王贲,以王贲所立下的功劳,在官职和爵位上已经很难再往上实封,只能加虚衔,多奖赏一些财货、田地、食邑。

    这次对王贲的奖赏基本也按这套,只是有些改变,只听始皇在宣布了一连串对王贲的赏赐,又道:“征北上将军王贲,领大秦将士平东胡、定月氏,有镇国安邦之功,特授大秦镇国勋章!”

    这自然也是来自李念的谏言,在此次凯旋典仪上,对有功的将士们进行授勋,以增加将士们的荣誉感。

    始皇这番话后,首相王绾手捧一托盘走上高台,盘内放着一做工精美、已打开的木盒,众人看到那木盒中有一金光闪闪的圆牌。

    若能凑近些看,将看到那金牌上雕有玄鸟苍龙图纹,还有两大秦篆书“镇国”。

    待王绾走上高台,始皇自木盒中取出金牌,笑着将之戴到王贲脖子上:“上将军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