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唐之兴衰(大唐历史)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37章 唐之兴衰(大唐历史) (第1/3页)

    蒙恬好奇道:“玄宗真下令诛杀了杨玉环?”

    以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只怕不会甘心杀杨玉环吧?

    “玄宗自然不愿杀杨玉环,他认为杨国忠的确有罪当诛,然杨玉环无罪,想要赦免,可哗变的禁军将士认为杨玉环乃祸国妖妃,安史之乱因其而起,不杀难以平民愤、振军心。”

    始皇评价道:“纵使杨玉环有过,玄宗之过更在其上,真正致安史之乱者实乃玄宗本人。杨玉环本为其儿媳,若非其硬抢入宫,也不会有后来之事。不过是其等知道不好追究真正主责之人,才将罪责推于杨玉环,殊为可笑!国之兴衰竟归责于一女子,唐合该衰落!”

    始皇并不是认为杨玉环就没问题,而是觉得大唐这些人将安史之乱的锅给杨玉环背,没有担当气节。

    李念点头道:“臣认为将安史之乱主要罪责归于杨玉环,与送女和亲,将一国安危系于一女子身上无多少差别。这并非光荣之事,而是耻辱之行!“

    “面对哗变的禁军将士,已年过七十的玄宗为保证自己的性命,选择接受高力士劝言,将杨玉环赐死。”

    蒙恬听到这,讥讽道:“看来这玄宗也那么喜爱杨玉环,还不是为了自家性命而将杨玉环诛杀,其还是更爱自己!”

    “关于杨玉环的死法,史书多记载其为缢死,也有说是吞金而死,在乱军中被杀,但不管何种死法,这位华夏四大美女中的‘羞花’至此身亡。”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诛杀杨国忠、杨玉环等人后,禁军大将陈玄礼表示会继续忠于玄宗,这让太子李亨变得有些尴尬。”

    “在李亨的想法中,他和陈玄礼一同逼玄宗杀了杨玉环等人,陈玄礼应该会和他站在一边,没想到陈玄礼真是一位为大唐为玄宗的‘忠臣’,在成功达成了除奸计划后,立刻站到了玄宗那边。”

    “太子不要再联系了,臣怕皇上误会,先前与太子你联手,不过是为铲除妖妃奸佞,现皇上已悔悟改正,臣自当还是忠于皇上。”

    听李念说起玄宗和太子李亨的矛盾,始皇等毫不意外,大唐皇帝和太子有矛盾不奇怪,没矛盾才奇怪,只是这一次,玄宗和这位太子李亨会有什么结果?

    这让他们极感兴趣,在心里不断猜测,但结合李念先前所给的信息,玄宗活到了七十八岁才离世,而此时的玄宗还未到七十八,还有几年能活,大概还是玄宗在此争斗中获胜。

    李念不知道始皇等人的猜测,继续道:“因为陈玄礼没站在自己这边,让李亨陷入了被动。李亨知道他和玄宗的矛盾已难调和,等玄宗恢复过来,必然会拿他开刀。所以,对李亨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与玄宗分道扬镳,离玄宗远些。”

    “李亨这个策略没错,要是继续跟着玄宗,玄宗早晚会因为他逼杀杨玉环一事,对其发起清算。但就算离开了玄宗,危机其实依旧没有解除……”

    冯去疾接话道:“玄宗仍为帝王,其有大义于天下,而李亨一日为太子,便要一日为其所制。当玄宗圣旨传下,李亨必有危难。”

    说到此处,冯去疾脸上露出几分惊讶,听的始皇几人也面带惊异,他们已然想到李亨接下来的操作。

    李念笑道:“于李亨而言,形势确实如此,所以他在远离了玄宗后,很快便做了一个决定: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李亨于灵武城南门城楼登基,改年号‘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

    这大唐果然人才辈出,一个个“父慈子孝”,玄宗恐怕杀都还不知道,自己就成太上皇了。

    这李亨也是个人才,既然父皇是我危机的来源,那我自己成皇不就得了?

    “一般来说,新帝即位后虽会修改年号,但在纪年时,会将老皇帝的年号再保留一年,也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