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唐之兴衰(大唐历史)
第237章 唐之兴衰(大唐历史) (第2/3页)
会以登基后新的一年为年号元年。”
“可李亨修改年号后,便将天宝十五年给变成至德元年,还当天派出使者前往蜀地禀告玄宗。”
王贲笑道:“这李亨对玄宗积怨已深,玄宗得知消息后,必会又惊又怒!”
李念摇头道:“然而玄宗再怒又能如何,不过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他造成了安史之乱发生,其帝位已不稳固,纵使其颁诏废李亨皇位、太子之位,也不会有人听命于他。”
“李亨正是看出了这点,才要在玄宗未反应过来前,迅速登基即位,造成既定事实,取代玄宗成为被天下承认的皇帝。”
玄宗肯定不甘心就这么成为太上皇,可李亨动作太快,不讲武德,偷袭他这个年过七十的老人。
“李亨虽登基即位,但安史之乱可不会因为他即位就立刻平定。安禄山起兵作乱,自然是为帝王之位,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取国号为‘燕’,自称雄武皇帝,年号圣武。”
“安禄山此时已年过五十,身体又肥胖,全身长满毒疮,其起兵后视力也逐渐模糊,到后来更是完全失明。这让安禄山性情变得极其暴躁,对手下重臣也毫不客气,谋臣严庄屡遭其鞭棍抽打。”
这也是历史上常见的情节,君主对手下重臣暴虐,让重臣心生怨恨,将君王谋杀。
“于是,严庄伙同安禄山次子安庆绪、安禄山心腹李猪儿将安禄山杀害。但这位掀起安史之乱的‘安’死了,可乱依旧未平!安史之乱的叛军可是大唐边军精锐,可谓大唐最强的一支军队!”
“至德二年四月,李亨为夺回长安,再造唐室,任命其子广平王李俶为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令其等收复长安。九月,李俶、郭子仪集兵十五万,向回纥借兵四千……”
讲到“向回纥借兵”这,李念道:“李俶向回纥借兵,并非没有条件,其等向回纥人给出的条件是:在收复长安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允许回纥人剽掠三日。”
王翦叹道:“真是耻辱,倘若大唐太宗复生,怕是会一掌拍死这帮不肖子孙!”
大唐果真是没落了,竟为借四千兵马,答应异族劫掠自家百姓,但李念讲这,不是讲大唐没不没落,而是讲这些公卿贵胄根本没将百姓当自己人,在其等眼里,不过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是一群被割了以后又能长出的代价。
“但回纥人并没能剽掠长安,因为当时还有洛阳未收复,李俶在回纥太子叶护的马前道:‘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
蒙恬摇头道:“一群无耻之徒,其等真是大唐太宗子孙?难道东京洛阳的百姓就不是大唐子民?要让那回纥剽掠?”
李念道:“在李俶这些人眼里,百姓哪算得上人,不过是能一直长出的代价罢了。只要能完成他们的大业,些许牺牲又有何妨?反正被用来牺牲的又不会是他们,只有刀砍到他们自己身上,才会痛。所以,尽管我并不喜欢黄巢,但我很喜欢黄巢给这些人带来的痛苦!”
这番话后,无其他人说话,唯有李念的声音在继续:“李俶、郭子仪所集之兵行至长安城南香积寺附近时,与安守忠、李归仁所率十万叛军相遇。”
“双方皆为精锐,厮杀极其惨烈,激战数个时辰,唐军斩首叛军六万余人,俘两万余人,而唐军也伤亡七万余人。此战过后,长安被唐军夺回,关中京畿要地的叛军主力被灭,这一战被称为华夏历史上冷兵器大战的巅峰之一!”
尽管李念说的平静,但从李念讲出的伤亡人数中,始皇几人都能感受到这一战的血腥残酷,十万叛军,跟对手打得阵亡六万才败,这是何等的坚韧?
难怪李念说叛军是大唐的精锐,若非精锐,岂能支撑到死伤高达六成才败!
“后来有许多人认为香积寺一战是精锐的唐军内斗,将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