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唐迟暮,黄王将出(大唐历史)
第239章 大唐迟暮,黄王将出(大唐历史) (第2/3页)
周边的异族,诸多都是华夏血脉,只是其等已不记得自身来于何方,大秦如今为华夏正朔,当有义务使其等想起。”
这是给大秦一个针对周边异族的理由,大家都是华夏一家人,如今大秦作为华夏大家庭的长兄,有责任和义务让其他兄弟姐妹回想起祖宗,加入到大家庭中来。
李念不是第一次强调异族的危害,始皇等都明白李念这小子是担忧大秦不吸取教训,所以屡次向他们提起,使他们能牢记。
“安史之乱使得大唐从盛世转衰,让大唐民生凋敝,开元盛世所积累下的财富尽丧,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且节度使权力大涨,虽有郭子仪这等忠臣,可有多少节度使是郭子仪?”
“大唐的潘镇割据局面已渐形成,大唐朝廷对地方的管辖被严重削弱。同时,为平定叛乱从西域和边疆抽调兵力,也让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下滑,边疆产生危机。再者便是安史之乱让佛教趁机复兴!”
“佛教会复兴可以预见,但在乱世时,某些宗教会发展得更为迅猛,安史之乱加速了佛教复兴。大唐后期存在大量佛教寺院,其等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大量的人为逃避赋税徭役成为僧尼。”
“于是,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下令废佛,清查天下寺院,没收良田数十万顷,奴婢十五万人,迫令还俗的僧尼达二十六万,释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万以上。这也被佛门称为‘会昌法难’!”
“但李炎在会昌六年便离世,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又下令复兴佛教。大唐虽尊奉老子李耳为祖,立道为国教,然佛教对大唐也影响颇深,尤其在武媚之后,像肃宗李亨、德宗李适、宪宗李纯都信奉佛教,诗佛王维亦是举家皆信。”
李念又开始给佛教上眼药,但听到佛教对大唐影响这般深,确实加重了始皇等对佛教的警惕,这等宗教还是不要传入大秦的好,当使其传往他国!
“安史之乱虽让大唐转衰,但大唐依旧持续了一百四十多年,只是没有再如太宗、前半生玄宗那样的皇帝,能让大唐再度复兴。”
“虽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但都没能挽回大唐颓势,只能算得上小兴,而非大治。唐宣宗李忱号称‘小太宗’,也终归只是号称,且只是‘小太宗’,非真太宗。”
“后期的大唐问题很多,藩镇割据为其一,藩镇权力太大,中央朝廷难以管控。宦官乱政为其一,元和十五年,宦官王守澄与陈弘志合谋杀害唐宪宗,自此后,穆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六位皇帝皆由宦官拥立,某些皇帝的性命甚至都被宦官掌握。”
王绾评价道:“帝王之性命都被宦官掌控于手,可见大唐宦官权势之大,若其胡作非为,又会致多大祸害。”
李念笑道:“宦官的权势变大,和玄宗有些关系,贞观时,太宗定制,宦官职位不可过三品,也即宦官之职四品到顶,不可再升。”
“可玄宗认为自己功业伟大,十分的自信,对宦官的危害不以为意,认为就算宦官有点危害,也在他的掌控中,翻不出风浪。于是,他破坏了太宗定下的规矩,任命宦官担任三品将军,代替他到各地巡查,甚至监军!”
听到“监军”二字,始皇等瞬间想到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大唐名将就是被那个叫“边令诚”的监军害死。
“掌握了这等权力,各方官员自然对宦官奉承百般讨好,宦官的权势也由此迅速膨胀。其实,玄宗会打破太宗定下的规矩,不仅是他自信,还有一原因是高力士。”
“高力士也是宦官,在玄宗还未即位时便侍奉玄宗左右,深得玄宗信任,高力士也没辜负玄宗的信任,可谓君臣相得,玄宗自然生出了拔升高力士权势的想法,然而不是所有宦官都是高力士。”
又是玄宗造出来的孽,设立节度使还可说是在当时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