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考不进长安,那便杀进!(大唐历史)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40章 考不进长安,那便杀进!(大唐历史) (第1/3页)“黄巢家境富足,其本人也较聪慧,五岁便可对诗,且其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可谓文武双全。”
“黄巢的‘文武双全’可不是略通文武,而是有真材实料,他在武举考试中得了第一,也即是单论武,完全能做武状元。但黄巢有两大缺点,一、出身背景不够;二、形貌不太好!”
“长大后的黄巢几次参加科举,每次都满怀期望,但每次都名落孙山,哪怕他在武举中得了第一,也因为长得丑给刷了下来。”
蒙恬道:“这大唐科举是挑选有才之士,还是挑选美男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挑选俊美的有才之士,在有才的人中选择俊美者,在俊美的人中选择有才者,在很多朝代都存在这种状况。
王翦笑道:“看似是两大缺点,实则是一个,黄巢出身背景不够。若其出身自那五姓七望,纵使形貌丑陋,也会被认为长相奇伟,有异人之状,如何会被黜落?”
李念笑道:“老将军所言极是,在后世也是如此,只要出身和钱财足够,纵使形貌差些,也会被人认为那是有特点。连续几次科举失利,黄巢已然明白科举这条路不是他能走得通的。”
“这条路看起来像是光明正大地敞开着,对所有有才之士开放,实则门后写着‘出身低微莫入斯门’、‘背景不深赶紧滚出’,横批‘丑拒’!这门是专为那些世家豪族、天潢贵胄所开,哪有黄巢这等人的一席之地。”
“黄巢看破了真相后,不再继续参加科举,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便离开了长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从质量上算不得多上乘,可气势十足,尤其会让人感到其中有一股凛冽的杀意,仿佛是黄巢在离开长安前,特意冷酷地回首看长安:今日你等让我科举不第,只能灰溜溜离去,来日我会亲自杀回,夺还一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黄巢丑,来日还长着呢!
“离开长安后,黄巢回到家乡,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贩卖私盐者多为亡命之徒,黄巢能成为其等首领,足可见其能力!但在此时,黄巢并未立即起义,有一位王仙芝的私盐贩子还在其前。”
“每逢王朝末年,常会天灾频发,大唐亦不例外,自咸通末年始,大唐各地频发水旱灾害,加之政治腐败、税赋沉重,大唐的百姓也跟其他王朝末年时没有区别,很难活得下去。”
“人们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去死,他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当到达临界,他们会做出一个选择:揭竿而起!”
“唐僖宗乾符二年,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人聚数千之众,于濮阳揭竿而起,攻城掠邑,陷曹、濮及郓州等地!”
李念讲到此,补了一句:“对于王仙芝起义的地点,也有史书记载其是在长垣起义。王仙芝起义后,黄巢觉得时机已到,很快也发动起义响应。”
“四方苦大唐久矣的百姓,争先投奔义军,仅数月,义军的人数便发展到了数万,攻掠十余个州。大唐朝廷虽政治腐败黑暗,反应迟钝,但对义军自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尤其是义军乱窜,会威胁到一些节度使管控之地,有些节度使还将义军当作了可获取的功劳。”
“于是,大唐官兵开始平定义军。乾符三年七月,宋威大败王仙芝,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擅自带兵马返回青州,大唐君臣皆向宋威恭贺,但过了几日,有州县上奏义军并未被消灭,还在。”
“唐廷又急忙给已经回家的士卒下令,让其等再次去平定义军,可士皆忿,思乱。反而是王仙芝、黄巢等人,趁着这点时间休整,并利用唐军不愿战的心理,跑到了河南,逼近郏城,不到十日破八县。”
“郏城离东都洛阳已不远,这让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