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唐第一节度使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91章 大唐第一节度使 (第1/3页)

    “这里是……”

    侯君集瞪大了铜铃似的双眼,盯着点在地图上的小手指,又抬头看看李明,确认少主是否在开玩笑。

    “辽东?”

    连资深面瘫房玄龄都难掩心中的诧异,困惑地勾起了一边的眉毛。

    “是的,辽东。”李明确定地点下了头:

    “我想拿下辽东的营州和平州,换掉徐州和扬州。二位觉得如何?”

    “这……”侯君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辽东有什么?

    有与中原从大隋打到大唐的高句丽(高句丽由东北扶余人建立,在古籍中有时也被写为“高丽”,与现在半岛那俩货不是一回事)。

    还有什么?

    还有就没有了。

    那里真的什么也没有。

    辽东与中原交通不便,又有高句丽外敌,又是苦寒之地。

    迭满debuff,属于是作为流放之地都嫌太残忍的地方。

    从春秋到唐朝,虽然中原屡次试图将势力发展到辽东半岛,但屡屡失败。

    更别说北方更广袤的东北平原了。

    现在辽东的营州和平州,看着地占了挺大一块,也设立了州县。

    然而那地方的边境并不稳固,很多地区仍然与高句丽进行着拉锯战,并不能实际控制。

    用边远之地的两州,去换徐州和扬州,侯君集觉得少主的脑筋多少有点秀逗了。

    房玄龄虽然也同样非常不解,但他对李明的了解更深,知道这崽子哪里都值得怀疑,唯独这鬼点子层出的脑子是不用怀疑的。

    “殿下是有高见?”他好奇地问。

    李明笑道:

    “下棋有句俗语,叫金角银边草肚皮。辽东正好在大唐的东北角上,不会腹背受敌。”

    侯君集也不由得笑了:

    “打仗又不是下棋对弈,怎么能这么算。

    “辽东那鬼地方地处苦寒,远离中原,人烟稀少,是化外之地。怎么能以那儿为据点呢?”

    “就是因为那地方远离中原。”李明指着辽东与幽州(北京)之间的重重群山。

    燕山山脉。

    “西南有燕山为阻隔,西有戈壁荒漠,南面和东南面则是大海,辽东实质上处于独立的区域,与中原是分隔开的。

    “这就导致朝廷若要征讨,后勤将非常困难,补给线会拉得非常长。

    “虽然沿海有一条古道,能通过临渝关(山海关)直达辽东,但都是滩涂沼泽,不便于大军行动。”

    李明指着一目了然的地图,述说着自己的理由。

    两位谋臣十分仔细地倾听着。

    “从历史事例上也不难看出,从战国时的燕国、汉朝的玄菟郡,到隋朝的辽东郡,中原王朝屡次想染指辽东,但几次被当地土人打退。

    “这足以说明,辽东是易守难攻之地。也是我皇业……那个,王业初始的安全之地。”

    单从防御角度来说,这番分析确实很有道理。

    远的不说,隋炀帝三征辽东被打得当场去世,还是给唐朝人留下了心理阴影的。

    这也是为什么天可汗李世民东征西讨,打完突厥又打吐谷浑,但暂时还没和同在辽东的高句丽大打出手。

    原因就两个字:难啃。

    “营州平州乃我朝与高句丽的作战前线。殿下不觉得以那里为后方,有点不太稳妥吗?”房玄龄不解道。

    “对,敌邻高句丽,这就是我选择辽东的第二个原因。”李明嘴角浮起狂傲的笑容:

    “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

    房玄龄和侯君集面面相觑。

    “是的,辽东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李明娓娓道来:

    “当天下太平之时,如果我贸然吞并邻近州县的土地,那肯定被打为逆贼,招来朝廷毫不留情的打击,掐灭星星之火。

    “这就卯死了我的发展上限,就算我在地方治理出了花来,土地就只有这么一点。

    “但是……”

    李明将手指滑向了营州和平州的东北方向。

    “如果我向高句丽索要土地,吞并高句丽的州县呢?

    “我不但不是逆贼,还是开疆扩土的功臣。

    “既得到了土地,又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何乐而不为?”

    是的,在仔细研究了地图、听取二位幕僚的意见之后,李明猛然意识到一个地方。

    一个完美符合他“既要又要”标准、而恰好又处于唐朝人思维盲区的处女地——

    东北。

    在唐朝时,直通中原的辽西走廊还大半淹在海里,东北与中原有着天险阻隔,坚如堡垒。

    同时,东北黑土地极为肥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