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孩子什么来头?!

    第114章 这孩子什么来头?! (第3/3页)

    奶奶的,明明我是主他们是客,怎么搞的好像是我在求人办事似的……

    刘歆心里嘀咕,脸上依然维持着官威:

    “几位是侯尚书的朋友?本官在侯尚书那里,也有几分薄面。

    “当年本官考取功名,远赴平州之官以前,侯尚书便亲自握着本官的手,叮嘱本官要好生治理此地。”

    “呵呵,那可真是巧了。”侯君集皮笑肉不笑,嘴角微微抽搐。

    “那是自然,本官在京中也有几分薄面。”刘歆的感觉起来了,开始滔滔不绝地吹起比来:

    “京兆韦氏,三位知道不?韦氏与我刘家是世交。正是通过韦御史的这条线,我才结识吏部的侯尚书。”

    “哦,是吗?”韦待价好奇地扬起眉毛,静静地看着他装逼。

    李明掩嘴笑道:

    “刘使君是不是在太极宫也有几分薄面?”

    “这个自……不,这个真没有……”

    刘歆在送命题前打住了。

    不知为何,他不敢责怪这毛头小孩随意插话。

    只当是童言无忌,干咳了几声,转向了三人中最好说话的貂毛商人阿韦。

    韦待价继续刚才的话题:

    “如刘使君所见,我们是外地来的,借宝地做生意求财,规矩不是很熟。”

    “规矩?”刘歆眉头微皱:

    “平州也是大唐,平州的规矩,与长安无异啊。

    “如果几位要在平州设摊收购药材皮毛,那在监市办理相应手续,按贞观律纳税经营便可。

    “接下去便是诚信经营,各凭本事。

    “其他做生意的规矩,就算几位向本官请教,本官也回答不出来啊。”

    这一番滴水不漏的回答,把韦待价给整不会了。

    侯君集懒得纠缠,直接图穷匕见,从怀里掏出一锭金子。

    刘歆的眼前闪过一丝精光,硬是压了下去,闷声道:

    “几位是什么意思?”

    侯君集也不扭捏,直言道:

    “意思意思。以后我们将常在平州做生意,少不得父母官多关照关照。”

    唉……刘歆叹了口气,苦笑着摇头: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本官虽家境不富裕,但托陛下洪福,俸禄足以糊口。

    “收了你们的钱财,本官又不能多吃一顿饭,多娶一房姨太,睡觉也不能多占一张床。

    “可却要从此担惊受怕,怕自己被人弹劾,怕你们没赚到钱向侯尚书告状。

    “贪腐的钱财不过是过眼云烟,实际的好处没有享受,坏处却一大堆,这种蠢事本官不做的。”

    刘歆有气无力地说着,带着杨伟中年人特有的无欲无求。

    他也许无能,但正因为无能,反而活通透了。

    啊?这……

    一番话,反倒把老贪污犯侯君集说得面红耳赤,行贿的手又尴尬地缩了回去。

    韦待价也是难堪万分。

    本想钓鱼执法,好家伙,居然钓了个清官出来?

    正尴尬的时候,李明小嘴一撅:

    “我和同窗交朋友以前,都要送礼哒。

    “刘使君不肯收舅舅的礼物,这是不把我们当朋友?”

    商人和官员做朋友,在古代属于不自量力的高攀了。

    但李明很好地利用了“童言无忌”的优势,顺利地替两位没用的手下解了围。

    刘歆一怔,不禁抚须大笑:

    “不,只要付出真心,谁都能是朋友。”

    接着,他对韦待价和侯君集正色道:

    “平州物产丰饶,且都是中原没有的好东西。

    “诸位采购物资时,若能为当地百姓让点利,那就是我刘歆的朋友。”

    韦待价和侯君集面面相觑。

    李明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

    “刘使君刘使君,平州有什么物产呀?”

    “那可多了,辽东的物产都得经过平州。”刘歆如数家珍:

    “除了人参鹿茸皮毛,还有木材、雪蛤、蜂蜜等等,而且也产米。”

    李明顺着这个话题问:

    “那为什么平州人丁稀少,只有三千一百一十三户、二万五千零八十六呢?”

    刘歆脸色微变。

    哪个孩子聊天,随口一扯就是人口户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