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魏征的死谏

    第133章 魏征的死谏 (第2/3页)

子意识到粗大事了,将所见的一切都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

    朝会上,魏征没有戴官帽,而是扎着一方红头巾。

    李世民嘴角抽搐,当做没看见。

    “仪容不整,当乱棍打出!”御史大夫韦挺直接弹劾。

    魏征就等这个由头,朗声道:

    “臣不敢。只是既然陛下有意将大唐江山拱手让与贼寇,那臣不得不谨遵君命。”

    李世民的脸顿时一阵红一阵白。

    长孙无忌也坐立不安,立刻跳出来呵斥:

    “魏征!你妖言惑众、咆哮朝廷,还想如何?”

    然而魏征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继续输出:

    “臣劝长孙公也早做准备,早早学我戴上头巾、卖去田产,等赤巾大军杀到长安,说不定还能留得一命。”

    “你……!”长孙延气得满脸通红。

    李世民长吸一口气。

    “魏征,你无需阴阳怪气,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臣说得还不明白吗!”魏征陡然提高音量:

    “平州匪患臣念叨了几个月!陛下您听过吗?

    “他们起于萍末,您不管。他们建立政权,您不管。

    “他们已经捣毁平州的州府,烧死朝廷命官,置大唐尊严于不顾,您仍不管!

    “现在,他们终于与高句丽合流,屠杀大唐百姓了!您难道还……

    “咳咳!”

    魏征说到激动处,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这几个月,备受煎熬、身形消瘦的,不止是李世民。

    更有他。

    陛下明明有明君之姿,却在平州的事情上一拖再拖。

    一直拖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拖到赤巾贼明着造反,一直拖到平州生灵累卵!

    昏聩!昏聩!

    “玄成……”李世民有些心疼:

    “你的意思朕都知道,你歇一歇吧。”

    虽然这河北田舍郎整天怼他。

    但李世民何尝不知道,魏征所为的都是大唐江山。

    “臣不歇!臣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陛下您这里朽烂一点,大唐就要烂一片!”

    魏征掷地有声,引群臣纷纷侧目。

    这已经不是“直言敢谏”的范畴了。

    这是当着大家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昏君啊!

    李世民的脸色也阴了下去,扶着发疼的额头,低声道:

    “玄成,你今天来上朝,就是为了专程泼妇骂街?”

    “是的,陛下!臣就是骂醒您的!”

    面对帝皇的直视,魏征毫不躲避。

    这位老臣,浑身散发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自辽东起事以来,他已经算忍了几个月。

    现在,他不想忍了。

    因为根据最新的情报,赤巾贼勾结外敌,将高句丽放了进来,黎民百姓惨遭蹂躏。

    这已经打破一切底线了。

    “陛下,山贼割据一方,蛮夷劫掠肆虐,大唐百姓居于水火,而近在咫尺的唐军纹丝不动。

    “臣如何敢歇息啊,臣如何歇得住啊!”

    魏征痛心疾首:

    “陛下,您还要拖延到什么时日,一直拖延到高句丽占领整座燕山,将兵锋置于幽州城下,与薛延陀合流吗?”

    一番泣血之言,让在场的群臣也不免动容。

    魏征所说的道理,他们都懂,魏征的疑问,他们心里也有。

    要继续这么放任赤巾军、拖延到什么时候?

    拖到亡国吗?

    文武百官不说,但他们的沉默已经代表了一切。

    人心向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已经盖不住了。

    因为这一次,赤巾贼实在做得太过火了。

    李世民幽幽看着魏征,开口道:

    “此事……未必为真。‘赤巾贼和高句丽苟合’一说,不过是当地门阀慕容燕的一面之词。

    “而侯君集之前的通信也暗示过,慕容燕未必可信……”

    说着说着,李世民的声音小了下去。

    他也觉得这论据很没有底气。

    因为侯君集、韦待价和薛万彻,已经反了。

    就在他们三人离开平州州府出城的下一刻,州府就诡异地烧了起来,烧死官员胥吏无数。

    这是有多方目击佐证的。

    从那以后,那三人便音讯全无。

    就是从那一天起,朝廷内外已经默认了,赤巾贼的头领就是李明。

    而平州乱象,也得到了一个简单而合理的解释——

    李明联合侯君集等人,勾结高句丽,妄图割据辽东……

    叛唐!

    “陛下,您还要骗自己到几时?”

    魏征的语调缓和了起来,但用词却字字诛心:

    “就因为造反的匪首是您的儿子,您便要姑息到底?

    “您难道不知道,因为李明的倒行逆施,有多少人的儿子、女儿、父母妻子,失去了生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