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我们被李明保护得太好了

    第142章 我们被李明保护得太好了 (第3/3页)

州军联合,维持平州局势、勘察平州情况。

    而以平、营州均被封锁,营州军疑似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李世绩军恐怕独木难支。

    “何况河北大雪,李世绩的行军速度大为拖累,恐怕不可能按时到达平州了。”房玄龄道。

    这次他不是在瞎扯了,天气因素对行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根据李世绩回报,在经历大半个月的跋涉后,他们还没摸到幽州的边。

    “以这速度,恐怕到时候平州都丢了,高句丽把防线都推到燕山一线了。”

    李世民轻轻弹着龙榻的扶手,陷入了沉思。

    高句丽的战略目标非常直白,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看出来也没用,辽东路远,大唐不可能吹口气,就将灭国大军传送到高句丽家门口。

    现在就是比赛速度的局面。

    是高句丽彻底占领、消化平州,在燕山一线构筑防线更快。

    还是李世绩行军更快。

    “如果让高句丽人抢先一步,占据燕山了地利,再重新啃下来就难了……”

    李世民仰天思考着:

    “该不该让李世绩放弃辎重,轻装急行军呢?”

    轻装上阵的行军速度更快,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抢胜利点可以,但攻坚不行。

    如何取舍,取决于高句丽能多快拿下平州。

    可高句丽的攻势有多快呢?

    不知道,情报完全断了。

    甚至连高句丽到底出动了多少人,朝廷都一无所知!

    一面是自己的儿子和燕山防线,一面是大唐将士的生命。

    难以决策,难以决策……

    就在这时,忽然有宦官来报:

    “陛下,有急报!”

    无端闯入小朝会,没有人敢责怪这宦官不懂事。

    因为肯定有大事。

    李世民微微向前挪了挪重心:

    “什么事?”

    “禀告陛下,是烽火!烽火告警!”

    …………

    崔民干回到幽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向朝廷写信,汇报平州情况。

    但河北大雪,靠什么“八百里快骑加急”把这封信寄到长安,黄花菜都凉了。

    为了提前将小表侄遇到的巨大危机传达给长安,老崔果断选择了另一种更原始、也更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

    烽火。

    烽火所能蕴含的信息很简单,显然不能替李明辩白冤屈。

    但利用不同的烟、火组合,还是能够表达一些必要的信息的。

    崔刺史亲自登上幽州城头,监督传令兵生起烽火狼烟。

    片刻以后,数里之外的山头,立刻燃起了同样的烟火。

    就这样,大唐境内、从北至南,成百上千个烽火台依次燃起。

    无视山川风雪阻隔,向帝国的中心传达着同一句话。

    …………

    “居然是烽火。”群臣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

    因为这种自古以来的传信方式太原始,所包含的信息太少。

    只在边疆突发紧急战事时,才会有用。

    而自从天可汗登基以后,四夷皆服,烽火已经很久没有用了。

    可现如今,居然……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抓紧了龙榻扶手:

    “告的是什么警?”

    宦官下意识地咽了口水,哆哆嗦嗦道:

    “东北方,敌十五万!”

    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

    他们能猜到,高句丽在辽东下了重注。

    但即使最不讲常理的大臣也没有想到,高句丽居然会倾国之力,以国运为赌注,全部押在这一战上!

    高建武是脑子上头了吗?!

    经历这种程度的动员,就算赢下此战,国内不会乱套?只要过个几年,辽东不还得乖乖吐出来?

    “他是要置平州和营州于死地啊……”李世民眼神有些恍惚。

    他紧紧抓着扶手,内心在做着极其痛苦的抉择。

    高句丽如此大军压上,辽东必然撑不久。

    说不定在此时此刻,平州已经彻底沦陷,燕山防线已经易手,幽州方向的求救信已经在路上了。

    怎么办?

    作为父亲,他可以命李世绩抛弃重甲、冲车和一切辎重,轻装突入平州。

    在魏州都督府的主力几乎覆灭后,李世绩或许能冒险将李明他们救出来,如果李明现在还活着的话。

    而作为皇帝,他也可以让李世绩不要着急,带齐装备,稳步行军。

    先看住燕山之南,过一两年,当高句丽维持不住自爆的时候,再轻轻松松地收复失地。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社稷。

    这碗水,真的很难端啊!

    群臣一言不发,看着陛下,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龙榻上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告诉李世绩,让他……

    “稳扎稳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