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该回到我忠实的长安了

    第154章 该回到我忠实的长安了 (第2/3页)

杨氏以外,李世民在信里的大致意思是:

    搞快点。

    李明之前所要求的金属、人口等资源,加速到位。

    第一批工匠已经从幽州赶到了。

    此外,朝廷对辽东的税收优惠也加大力度。

    什么三年两减半,太小儿科了。

    朝廷直接免收辽东的地方税,自筹自支,赋予李明几乎独立的财政之权。

    真的有点“节度”地方的意思了。

    更重要的是,对李明提出的地方职官人选,李世民照单全收。

    字面意义的照单,一个人都没换。

    此外,李明的禁脔——与高句丽的和谈条款,李世民居然也照单全收了。

    同意不打高句丽,今年咱大唐换个倒霉蛋欺负。

    在家书的最后,李世民傲娇地提了一嘴:

    李明达想他了,问他什么时候从辽东回来,提前通知一下,这样内侍省也可以给他阿娘的册封典礼排个黄道吉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李明轻飘飘放下信纸,微笑着对群贤道:

    “看来房相的计策起作用了啊,打消了父皇与朝廷对我们的怀疑。”

    几人会心一笑。

    薛万彻傻笑着挠挠头:“怀疑?什么怀疑?”

    “怀疑你乱搞良家妇女。”侯君集敲了敲又差点稀里糊涂被卷入谋反的老薛。

    韦待价微笑着问道:

    “那殿下打算何时回长安?”

    李明一愣:

    “啊?现在吗?”

    韦待价:“啊?”

    不是殿下……

    陛下都快把“朕想死你了”写在脑门上了。

    甚至还要照顾你的日程,专门安排册封的日期!

    一般来说,都是皇帝决定一个日期,你们皇子就算有天大的大事,也特么从外地飞回来好吧!

    如果陛下把这封信寄给其他几位在外地的藩王。

    他们大概会高兴得当场昏过去,醒来就直接上路,连夜飞回长安好吧!

    您还摆起架子挑上了?

    “回去是肯定要回的,我当初不当亲王,就是为了能有借口随时回长安。”李明说道。

    而且现在想来,这个口子是绝对有必要的。

    他才离开长安几个月,京中就谣言四起,各种造谣污蔑他谋反。

    要是他在封地一呆呆几年,只怕哪一天醒来,天兵已经上门来查水表了。

    “只是,辽东百废待兴,我一时也走不开呀。”

    侯君集和韦待价有些无语。

    能如此挥霍皇恩的,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这么一位殿下了。

    “殿下,夜长梦多。辽东可以以后再来,但若让陛下久等,被宵小趁虚而入,只怕又生了嫌隙……”

    两人苦口婆心地劝着。

    李明抱着胳膊,陷入了思考:

    “确实……嗯,将辽东的一些事情扫尾,我便回去。”

    老光棍薛万彻什么也没想,只是羡慕当皇帝真爽啊,老婆都得按资排辈才数得过来。

    他日若遂凌云志,他也要开后宫。

    这时传令来报:

    “殿下,人来了。”

    “哎呀,快快有请!”

    在侯君集等三人疑惑的目光中,一个邋邋遢遢、浑身臭烘烘的老道,一边揉着屁股,一边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袁天罡当时正在长安的破道观观想河图,即将有所悟。

    忽然冲进来一群官差,把他绑上快马,一路颠了几千里颠到这鬼地方。

    大屁股都裂了,气死偶类。

    “哎呀,袁天罡袁大师,您可总算来啦!”李明蹭地就从座位上蹦了下来。

    韦待价十分疑惑:“殿下,这是……”

    “这就是我向长孙延他们保证过的,能帮助我们选拔合格官吏的奇才啊!”

    李明难掩激动,握住了袁天罡的手:

    “道长,我托您所做的数学题……不,天地大道的推演问题,您都带来了吗?”

    袁天罡本来还在嘟哝抱怨,一听小贵人如此诚心求大道,心情立刻美丽起来:

    “有有有!”

    他还记着李明开出的空头支票,要在辽东这片处女地上开宗立派呢!

    从臭烘烘的衣服里,掏出一迭臭烘烘的草纸。

    李明瞟了一眼,题目的画风大致是这样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试问:三个数字共有几种排列法?”

    不算难,给没接触过行测的预备公务员们当做逻辑试题,难度刚刚好。

    “不错,很不错。”李明如获至宝。

    袁天罡不无得意,同时提醒道:

    “小施主,这开宗立派、广纳信徒的事……”

    “没问题,我第一时间就让我手下的官吏们研习道长的精髓!”李明信誓旦旦道。

    袁天罡嘴角咧开。

    韦待价疑惑地凑了过来:

    “殿下,这真的能用来……选拔官吏?”

    李明肯定地点头:

    “只要把里面的玄学内容全部去掉,就可以作为题目给吏员们考了,像科举那样。”

    袁天罡刚咧开的嘴角僵在了半途。

    把最精华的玄学去掉?

    那他的道家法门还剩个啥?

    …………

    全辽东第一场行政能力测验,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考试每年一次,面对营州和平州的所有人。

    十六岁以上,性别不限,只要认字都能参加,择优录取。

    这种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形式上与科举几乎无异,所以大家很快就接受了。

    加之李明在乡间大力推广教育,农民们在农忙的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

    所以两州的识字率稳步提高,有志青中老年们踊跃报名

    同时,营州新纳入“体制”的旧吏员们,也都要参加这次考试。

    考试被刷下来的吏员,并不简单地“向社会输送人才”。

    而是综合工作实绩,由新设立的“人力资源委员会”逐一谈话。

    以去留自愿为原则,想走的,分给田地耕种。想留的,下班后统一组织学习参加培训。

    以这种温和的方式,辽东逐步建立完善一套成熟稳定的官僚体系,避免了极端亭长、邮递员和图书管理员的诞生。

    “让我看看那不靠谱的道士出了啥科举题目。”

    韦待价拿到试卷,好奇地看了一眼,第一道题就不会了:

    图形推理,以下四幅图中,请找出与其他三幅不同的图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