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李明:灭国为什么要打仗?

    第168章 李明:灭国为什么要打仗? (第3/3页)

    来俊臣还是一如既往的猥琐模样,搓着双手。

    这家伙除了在大理寺狱提审犯人时,会短暂血脉觉醒,像个人样。

    其他时候,都像只贼溜溜的老鼠。

    在他身边,狄仁杰陪同一旁,两人貌合神离。

    李明还没到,他们俩就已经提前站在报社门口候着了。

    呵,眼线布设得还挺多……李明心里轻轻一呵,对来俊臣应和一声:

    “嗯,我和尉迟循毓过来坐坐。”

    接着又向一旁的狄仁杰点点头。

    狄仁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走进报社,里面一如既往地繁忙。

    如今的长安报社,除了李明的“小学党党徒”外,还吸收了一大批年轻的文人雅士。

    从辽东回来以后,李世民便默许了李明也开设文学馆,像李泰那样培养自己的文客。

    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大批文士趋之若鹜,以探讨文学之名攀附朝廷新贵。

    若能助力主君成龙,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没想到,李明的风格与热衷空谈的李泰截然不同。

    在这儿真的得干活啊!

    一人领一块工牌,在工位上吭哧吭哧写新闻。

    大家虽有怨言,但工资还不错。

    况且还能学到别处没有的真才实学。

    所以大家也就这么干下来了。

    只需个把月,他们就写出了诸如《驸马都尉的新婚夜,公主直呼太粗了》、《岑侍郎不爱光顾平康坊,独爱宫里的这个殿》等优秀新闻报道。

    这极大缓解了主编裴行俭的负担。

    加上印刷厂厂长张衡进一步改良了活字印刷,发明了木盘转台,方便分门别类地选取活字。

    内容与平台一齐发力,《长安快报》已经做到了一日一更,进一步加强了洗脑……宣传能力。

    李明随手抄起一份今日份的报纸。

    除了各种标题耸人听闻的“常规”报道外,还多了几则启事:

    长安东城某员外,与人合股行商被骗,骗子卷款跑路,重金恳求线索云云。

    一连几条,都是不同人被“电诈”、寻求追回财产的启事。

    这些受害者之中,有商人、有士族子弟,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亲属。

    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最次也是个中产。

    这也不奇怪。

    在农业社会,普通人能吃饱饭、支付得起在京城的房租,就烧高香了。

    哪来的闲钱被人诈骗?

    李明鼻子轻哼一声,放下报纸,与狄仁杰、来俊臣和尉迟循毓一道,走进了独属于自己的书房。

    刚才所见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长安报社。

    关起门来,里面的画风截然不同。

    “明爷,按您的吩咐,已经将我们的人都安插进了朝廷要员的府上,或作为下人,或作为卖菜卖炭翁等。”

    来俊臣流畅地汇报道,神情中不无得意,还不忘拍个马匹:

    “小的们工作顺利,离不开明爷的号召力。”

    这倒不全是马屁。

    李明在长安民间,和在辽东一样,也已经沾上了点神性了。

    因为他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从慷慨施粥拉一波关注开始,勇救皇帝、白手起家、打退蛮夷、广分田地、建设辽东……

    每一件都是不得了的壮举。

    而这些事,不但李明一个人干了,而且仅用了短短一年!

    配合上《长安快报》的宣传,李明在长安民间的口碑几乎成了小菩萨。

    而原本的不毛之地辽东,也快变成大家心中的地上天国了。

    这给李明在长安民间吸了一大波死忠粉,纷纷过来投奔。

    这就相当于白送了一个巨大的人力池,而且个个都忠心耿耿。

    而忠诚,是谍报人员最重要的品质。

    来俊臣就可以从这个人力池中精挑细选,择优录取为密探。

    经过训练后,撒入各大要员的家中,组成了一张巨大的谍报网络。

    大大增强了李明的情报力量。

    不得不说,来俊臣足够精明能干,在办事能力上远超尉迟循毓。

    但……

    李明视线移向一旁。

    狄仁杰点了点头,闷声说道:

    “确实如此,收获颇丰。”

    从辽东回来以后,李明只要一有空就来报社坐坐。

    他发现,尽管安排了狄仁杰牵制来俊臣,让这对老冤家继续相爱相杀。

    然而从实际成效来看,狄仁杰在斗争中明显落于下风。

    虽说来俊臣不一定是坏人。

    但也不能让情报机构变成他的一言堂……

    “有什么收获?”李明暂时搁置思考,问道。

    来俊臣抢先一步回答道:

    “我手下的一位流民姑娘,在李君羡家当佣人。”

    买流民为奴,在长安蔚为风尚,价格便宜又听话。

    李明问:

    “李君羡是谁?他有什么特别吗?”

    “是看守玄武门的屯卫将军,潜伏在其他官员府中的眼线们,最近突然常听见这个名字。”

    来俊臣流利地对答:

    “所以我安插了一个探子进去,没想到,还真有收获。”

    来俊臣嘴角得意洋洋地勾起,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

    李明眉头微皱:

    “别卖关子。”

    “咳咳。”来俊臣尴尬地干咳一声:

    “李君羡暗地里似乎接手了张亮的盘子。”

    “张亮?”李明觉得这名字很耳熟。

    来俊臣的笑容扩大,十分得意地挺起胸膛:

    “李君羡接手了张亮的‘义子’们,成了皇帝的密探头子!”

    “哦?”李明眉头一挑。

    居然在我老爹的密探里打进了密探,钉子里钉进了钉子?!

    我去,情报富矿啊!

    那确实值得你洋洋得意地卖关子的。

    你小子可以啊……

    来俊臣的可靠性虽然成疑,但本事是真的大。

    “探子发现,李君羡最近主要在调查两起案子。”来俊臣继续汇报道。

    居然还有后续?

    李明艰难地忍住惊讶的表情,淡然地问:

    “哪两起?”

    千万别告诉我,我爹正在暗中用密探调查我……

    “一起是九成宫事变,陛下似乎怀疑幕后主谋另有其人,这倒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另一起案子……”

    来俊臣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睛,观察着李明的表情:

    “明爷,与您有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