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想当名侦探的皇子不是好节度使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173章 不想当名侦探的皇子不是好节度使 (第1/3页)在很有逼数地罗列了“一部分”有动机对自己“不利”的势力、恍然发现“总有刁民想害朕”后。
李明决定还是换一个思路。
不能以作案动机为突破口,来排查这起暗杀案的可能嫌疑人了。
因为这突破口太大了,快比决堤的大河还要宽了。
以这个为思路,让肃反委员会一一请人喝茶,那就真的疑似有点太极端了
作案动机不可查,作案人员扑朔迷离,作案手法朴实无华。
那还有哪个方面可以突破的?
“作案时间和地点……”
在宫外动手是很容易理解的。
因为李明自己也在动着歪脑筋,想在宫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某个姓武的才人,却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而他自己却三天两头往外头跑,给了杀手大把的机会。
“可为什么是今天,在我去西市药铺的路上动手呢?”
因为动手机会太多了,反而让杀手选择的这个时间和地点,蕴含了些许不一样的意味。
或许能成为抓住真相的真正突破口。
当然,也不排除对方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做好准备的可能性。
但如果抱着怀疑的态度,那有一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为什么拖到才现在动手?”
自己回长安已经有个把月了,杀他的机会有一大把。
不论是他刚才辽东回来、立足未稳之际,还是李世民刚布置争储的擂台、自己在长安本地的势力还未培养之时。
都是不声不响除掉他的好时机。
为什么要拖到自己已然成势、皇帝和满朝官员的目光都已经投向他的今天呢?
不嫌这样太显眼了吗?
难道真的是因为,幕后黑手直到今天才做好动手的准备?
“可对方也没做好准备啊。”
回想起来,这次暗杀的准备可以说非常简陋。
出动的只有区区两人,也没有采用“迂回包抄”这种高端的战术。
就是最朴素的“放冷枪”,打得中万岁,打不中也没有补救方案。
导致李明顺利溜之大吉。
这足以证明,主谋是仓促起事的。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主谋之前对自己没有什么想法,是激情杀人。
因为凶器是淬毒的。
而这种见血封喉的毒,在长安可不好搞到手啊。
“也就是说,幕后黑手早就对我有所图谋了,连毒都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对方正在筹划的时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不得不提前动手……”
这样就能说通,为什么刺客准备了、却又没有完全准备。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下一个问题呼之欲出:
“是什么事导致对方仓促起事?是对方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是我无意间做了什么事,影响到了他的决策?”
如果是前者,那就无解了。
如果是后者……
“我最近做了啥?”
李明一直在扩张势力不假,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没有明显的时间节点。
今天也并没有比以往更特殊。
甚至可以说,相比刚开始的胡吃海塞,这两天李明的吃相还是比较文雅的,并没有很明显地捅咕他那三个哥哥。
“那为什么对方即使顶着没有准备周全的风险,也一定要选在今天动手呢?”
李明想不明白,只能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剩下的最后一个突破口,就是动手的地点了。
“在西市杀我,是有什么深意吗?还是纯粹因为西市人多手杂,容易动手?
“可是我一早去的西市,人也不多啊……
“等等!”
以地点为切入口,李明终于发现了华点。
“我真蠢啊,满脑子搞宫斗,怎么连这么明显的破绽都没有看见?!”
他懊恼地拍拍脑门。
日程,问题出在他今天的日程!
对方是怎么知道,李明今天一定会出宫,而且一定会去西市?
不说长安有多大。
光那个占地广大、摊贩街巷错综复杂的西市,就不可能是刺客广撒网碰运气的。
更何况,他今天是踩着开市的点去的,摊贩们都还姗姗来迟。
这并不是一个常规逛市场的时间
但他,还是在西市被刺客堵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今天的日程被对方提前知晓了。
他今天的日程安排是什么?
“是见孙思邈……是调查九成宫事件!”
这个念头,让李明不禁毛骨悚然。
如果这个猜测没错……
那就说明,刺杀案的主谋不是在阻止李明争储夺魁?
而是在阻止他调查清楚九成宫事件的幕后黑手?!
亦或者,这只是一起巧合?
“不,不是巧合……
“这已经不是对方第一次阻挠我去见孙思邈了。”
李明陷入了沉沉的回忆之中。
上一次他想见见孙思邈,还是在半年前。
当时,他正准备出发去辽东,为了能候到外出采药归来的孙神医,特意延迟了几天出发。
结果孙思邈没等来,却等到了平州内忧外患的急信。
不得已,只能暂时搁置会面的计划,先行前往辽东。
结果刚到平州,却发现是虚惊一场,内忧外患已经平定了。
现在回想起来,调虎离山的意味非常浓厚。
也就是说,每当他想面见孙思邈、从而寻得九成宫事件的真相时,就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他。
那股力量不一定想杀他,但一旦他的行为超出控制,也能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
也就是说……
“暗杀我的人、引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