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这只是意外,皇兄们千万不要多想
第178章 这只是意外,皇兄们千万不要多想 (第2/3页)
而再以九成宫之变和孙思邈为桥梁,又连通了平州假警报案、以及最近发生的刺杀案。
串起来了,都串起来了。
从去年开始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全部串联起来了。
“是同一个人,在背后操弄这一系列事件、把我们耍得团团转的,是同一个人!”
李明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合并同类项,固然能让思路变得清晰得多。
幕后主谋参与的事件越多,露出马脚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是这也说明,幕后黑手的谋划之深、能量之大。
“呵,能量再大,还能大得过皇帝么?”
李明抚平心境,更冷静地审视这一系列事件。
“事情的开端,是李孝恭案。
“李祐通过身边的宦官,从孙思邈处得知了雄黄酒加热有毒这一方子,并告知了阿史那结社率。
“阿史那结社率又买通李孝恭的突厥裔小妾,让她以雄黄酒毒杀了亲夫,证明了此药方的有效性。”
这起案子的始末,总算彻底厘清了。
“接着,结社率在李世民身上实践了这方法,所幸被我破坏,救回了皇帝,识破了雄黄酒下毒的原理。
“随着案件调查深入,阿史那结社率悍然发动九成宫事件,又被我破坏……”
到了这一步,李明意识到,自己已经正式步入了这场弑君阴谋背后主使的视线中了。
“接着便是第一次见孙思邈,在立德殿与杨氏无意中说起此事后,内鬼王氏将这一动向告诉了主谋。
“主谋便散播了平州内忧外患的假消息,让我打消了与老孙的见面,提前出发去辽东……
“不,不是假消息。”
“平州发来的急报是真的,高句丽预谋入侵,此事一度惊动朝廷。”
李明回忆起了他初到平州时的场景。
当时门卫告诉他,高句丽确实是有动作南侵的,只是后来不了了之了。
高句丽的动作实在太恰到好处了,简直是在和那主使打配合一般。
“或者说,主使真的串通了高句丽,导演了这一出佯攻??”
这实在是……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
天可汗是四方夷狄最惧怕的帝王。
暗杀掉他,符合高句丽在内所有蛮夷的利益。
九成宫事件背后已经有薛延陀的影子了,再多一个高句丽并不难理解。
“之后,便是主谋造谣我谋反,直到我从辽东回来,第二次试图面见孙思邈、搞清事情真相,又谋划了暗杀和灭口……”
一桩桩事件脉络无比清晰,展现在了李明面前。
事情虽然明面上是齐王李祐干的。
但这么大的手笔,显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藩王能导演的。
“谁够资格操控一个皇子?谁能勾连薛延陀和高句丽?谁能让皇帝的密探头子心甘情愿地投靠?”
李明自问自答。
答案呼之欲出。
“皇子之上,皇帝之下。
“除了我那三位嫡兄,还能有谁?”
绕了一大圈,坏人原来还是在你们三个里面啊。
李承乾仍然是头号嫌疑人。
不是因为他与李祐走得最近。
李祐出发前,请五弟吃个饭、送个礼什么的,不算什么特殊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李承乾作为太子,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果皇帝挂了,他受益最大。
除了李承乾以外,李泰的嫌疑也不小。
这货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在九成宫事件中,除了李世民,就属李承乾遭遇的危险最大。
如果当时把他俩一勺烩了,李泰就成了最后赢家。
而且在皇帝给李明和李治也开放了“争储权限”后,李泰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第一次阻止他面见孙思邈,只是将李明调虎离山到辽东,而第二次直接痛下杀手。
他对李明的态度转变了。
李治的可能性最小。
去年他才十岁,何德何能搞这一波操作。
但也难说。
因为开着后世天眼的李明知道,长孙皇后所生的三兄弟里,就数李治这货最早熟、最会扮猪吃虎。
李治还小想不出这阴招,但难保他身边的谋士家臣不会这么给他出馊主意。
又回到了最喜欢的亲兄弟狼人杀环节。
和孙思邈的会面,果然大有助益啊。
信息量巨大。
“不论是三个里的哪一个,想杀我的,还是我的亲兄弟啊。
“你都拿出吃奶的本事款待我了。
“我是不是也应该在节日当晚,给你回敬个大的,让你乐呵乐呵?”
李明舔了舔嘴唇,眼神柔和。
…………
太极宫,内苑。
拜某两位婆婆妈妈的朝廷重臣所赐,宫女和宦官们不得不顶着风雨,996地进行着节日的布置,忙得不亦乐乎。
人手很紧张,因此“犯了错”被李明赶出来的胡三娘,也顺利混入了整备的队伍之中。
她的任务是修缮海池边的灯台。
灯台有数丈高,由松木搭建。
节日当晚,在灯台顶部点燃薰香,可以有安神祈福之效用,是老李家每逢节日的传统节目了。
历经十几年风雨,这些灯台已经有些陈旧,需要修缮。
胡三娘拿着一桶桐油和生漆调配的防虫油漆,靠近了自己负责的那座灯台。
趁人不注意,她以宽大的蓑衣为遮挡,用铲刀刮开了灯台榫卯关节处的木皮,将白胖的蛴螬们塞进木头缝里,外面再用木片盖上。
最后,她在原位涂上油漆,完成最后的掩盖。
那些蛴螬数量多,食量惊人,加上这阴雨天十分适宜,可以很快地把木头蛀空。
当然,光靠虫子蛀,要把宫廷御用工匠们所打造的灯台蛀塌,多少有点不现实。
“你,在磨蹭什么!”
领班的宫女大踏步走来,大声怒斥胡三娘。
同时,从蓑衣里摸出一把从木匠那里顺出来的起子,悄悄递到了她的手上。
这位也是打入内部的探子。
胡三娘不动声色地将起子收入怀中,拎着油漆桶,爬上了灯台顶部。
她故技重施,在榫卯关节各处加入虫子,让它们慢慢啃食木质部。
当然,虫子只是障眼法。
灯台不仅以榫卯结构搭建,还用钉子连接各处板材,以求双重保险。
所以,光用虫子是不够的。
得把钉子也拔了。
胡三娘俯下身,用起子扣住钉头,小心地用力。
过了许久,终于卸下一根钉子,钉子仍然很直,没有打弯,几乎看不出是被起子撬下来的。
然后,胡三娘又用手把钉子轻轻塞回原位。
如此一来,钉子没有少,但已经不能吃力,只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了。
胡三娘在这突出的钉头部位,撒上几片潮湿的树叶作为伪装,继续处理下一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