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山上一把火,陛下爱上我
第388章 山上一把火,陛下爱上我 (第2/3页)
也消耗了土地的肥力,难以耕种。
“这些就是‘长错’了的树木,需要移除。”
说到这里,尉迟循毓终于慢慢有点开窍了:
“我懂了。等到天下安定,在明哥的德政之下,人口滋生,人丁兴旺,现有的居住聚落就会拥挤不堪,耕地也不堪重负。
“将树林烧毁,就能将荒山野岭改造成村庄城镇和田地,未来便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
李明满意地点点头:
“孺子可教也,就是如此。”
“可是,明哥……”尉迟循毓困惑地挠挠头:
“你一边砍伐树木、烧毁山林,为什么又要同时移栽、种植树木呢?”
开荒,是刻在农耕文明基因里的本能,古已有之,李明的做法并无创新之处。
可新奇的是,他一边烧树,为什么又要一边种树呢?
这又有什么说法?
“因为这些树并不是不应该生长,而是长错了地方。”李明缓缓说道:
“你有没有发现,山西的荒郊野外草木倒是繁盛,可是在城镇村落附近,树木植被却反而十分稀少呢?”
这算是问题吗?……尉迟循毓心里缓缓升起一个问号。
不止山西,全大唐的城镇村落哪个不是这样?
人迹罕至的地方森林密布,而有人烟的地方则草木不兴呢?
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农耕,要和大自然抢土地。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居民生火需要砍伐树木作为燃料。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第一位的,所以烧柴烧炭而毁坏的林木,比单纯的耕田种地还要多得多。
因此,除了东西两京管理严格、尚能保留一些行道树以外,其他城镇村落的树木都被百姓劈柴烧火,所剩不多了。
全大唐都如此,山西自然不能免俗,有些村镇甚至方圆几里、十几里连一棵树都见不着。
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这般光景,所以尉迟循毓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大明则是另一幅光景。
因为大明正在积极推广“绿色新能源”——也就是煤炭的应用,对柴火木炭的需求有所下降,所以城市周边的植被还是保存得挺可以的。
“山西这么做,是有大问题的。城里如果没有树木,不但尘土飞扬,看起来也不美观。”李明严肃地说道。
“而且更严重的是,山西的城市村庄都依河而建,而缺乏了树木根系的固定,土地很容易被大雨冲刷进河里,导致水土流失。
“所以,我打算将山西的森林资源重新分配,搅搅匀。如此两难自解。”
“对的对的。”黑炭头点点头。
虽然他听得半懂不懂,但是看着明哥认真的表情,他也觉得这个左脚踩右脚的做法非常的高明。
“当然,这只是我这么做的表面理由。”李明嘴角一勾。
“实际上,这是为了强攻晋阳而做的障眼法。”
尉迟循毓感觉自己脑子快不够用了:
“这要怎么障眼?明哥你这么大手笔,是为了掩盖什么?”
“回尉迟御史,是为了掩盖我军烧山的真正目的。”契苾何力接话道。
尉迟循毓一头问号,粗厚的眉毛拧得比庙里的金刚雕塑都要深刻。
“烧山?”
“是的,烧山。”李明微笑着点点头:
“两军交战,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注视之下。什么动作若要想瞒过对方,就得整出更大的动静掩盖过去。
“我移树开荒、修桥造路、乃至纠集百万民夫至此,都是为了掩盖一个动作——
“烧山。
“这才是我计划踏平晋阳的真正杀招。”
尉迟循毓嘴角抽搐。
他真心觉得,和脑洞大到天际的真正计划相比,或许假情报里的“堡垒战法”的可行性更高一些……
“循毓老弟啊……”
李明长叹一声,背着手踱步而出。
两人立刻跟上,走出了军帐。
军帐外,是汾河畔的一处山峰。视野极佳,能将汾河流域方圆数里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在他的脚下,便是繁忙的汾河河港,运输船川流不息,从全国各地接收着劳动力,又从这里运输到山西各地。
以河港为起始、沿汾河上游向北,是数十艘大明战舰组成的护航舰队,日夜监视着河面,防止唐军袭击河港。
而在更北边,视野的极限处、和大明水师隔着一段空旷水面的地方,拦着一排排铁索,间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