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旱地行舟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91章 旱地行舟 (第1/3页)

    “开始。”

    陛下命令往下传,立时旌旗招展,鼓号齐鸣。

    一大批工人依次进入港口,将堆积在涂油的木材装车,往山上搬运。

    这些工人是跟随百万民夫大军一起来的,总计将近有十数万之众。

    李明虽然将大量民夫分散到了外地,但是在靠近前线的榆次等地,依然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保证随叫随到。

    如果他只单单在前线堆了十万人,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准备搞事情了。

    但如果他堆了百万人,再把这百万人散在各地,那么别人就不知道他到底是想搞事情,还是只是日常发癫罢了。

    这也是障眼法的一环,那一百万人便是为了掩盖这十万人。

    这些工人像蚂蚁搬家一样,逐渐将河港堆积的木材清空了,推着小推车运进了山里。

    这座河港后院的山,是山西无穷大山的一支,名曰“南山”,沿汾河南北走向,从明军阵营直插晋阳城之南。

    这座本应该成为事故多发地的战略要山,因为林木过于茂密,不适合大部队展开,而成为了双方攻防的盲区。

    除了放置些零星的斥候以外,双方用兵基本上把这座晋阳南边的南山当成地图边界,在进行军事行动时自动绕开。

    但是,众所周知,李明小老弟在这座山上放了一把火,把这座山烧成了一片光头。

    而这一高度可疑的行为,又因为他在山西各地放火的奇葩行为,而躲过了对方的怀疑。

    也就是说,在李明的骚操作下,他在前线得到了十几万的劳动力,一座没有树木遮蔽、直达敌军大本营城下的光山——以及最重要的,对此懵然不知的敌军。

    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他用海量的信息成功吸引走了对方的注意,掩盖住了真正的杀招。

    今天,一切前期准备就绪,而唐军也成功咬钩,被薛万彻、契苾何力的诱饵部队吸引前出。

    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会赢的。”

    李明望了一眼港口和山上忙碌的人群,便移开视线,随手拿起一份折子便看了起来。

    这封折子是马周寄来的。

    那位李治的前任(老师)、曾被李明一次装逼打发去章丘当县令、又被李明一波金融战打崩道心、最后拱手来降的前朝干吏,如今被李明派到了河南占领区,暂管当地民生。

    你还真别说,这位在大明不显山不露水的打工仔,在河南的广阔天地干得还不错。

    没办法,大明的快乐老家现在是人才济济,内政卷到飞起,是应该多拓展些阳光下的土地,给手里的一堆ssr谋个好出路了。

    只是今次,马周寄来的信让李明眉头皱下。

    “夏季少雨高温,黄河干旱……

    “啧,天下也不太平啊。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延宕下去了,得赶快结束。”

    …………

    南山上,民夫们在山路上赶着车,到处都是浓重的焦糊味,在鼻腔深处挥之不去。

    这一片山烧得非常彻底,火好像是被看不见的大手给刻意引导了似的,很“巧合”地烧出了一条山中捷径。

    这当然不是巧合,明军方面是有备而来,早就规划好了路径,提前铺好干草,搬走巨石,铲平土壤,沿线挖好防火壕沟。

    让大火完成最后的“拆迁”工作,一条从明军河港直插唐军防线腹地的通路,就此完成。

    当然,这一切先期准备都是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通过塞入海量的垃圾情报,瞒天过海完成的。

    而现如今,前线正在酣战中,唐军全军突击,主帅李世绩亲临战阵,视野受限;而李世民则在十几里外的晋阳城楼上鸟瞰战局,隔着重重迷雾,不可能注意到战场边缘的细节。

    他们殊不知,就是在这不近不远的盲区,正在发生着毁灭性的变化。

    …………

    “就从这里开始,铺设木板。”

    工头一声令下,民夫们便将推车里的木板搬下,首尾相接,平铺在这条烧出来的小径上。

    这条直达晋阳的通路,距离战场有相当一段距离,相当于绕了一个大圈。

    距离虽长,但好在此处曾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的故河道,在常年雨水的冲刷下,地形和缓,高低差较小。

    这个特点对李明的计划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