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

    第392章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 (第2/3页)

舱物”的努力下,船只被牛群慢慢拖着,小心翼翼地顺坡而下。

    经验丰富的船长踱出舱外,感受了一会儿风向,便果断下令:

    “扬帆!”

    水手熟练地操纵着风帆,使风灌满整个帆面,起到减速的作用。

    多管齐下,民夫、船员、牛倌互相配合,以不快不慢、刚好可控的速度,带着巨舰下山,向晋阳战场的后方俯冲而去。

    嘿咻,嘿咻——

    号子声经久不息。

    不知是谁觉得单调还是怎么的,顺口哼起了小曲儿。

    小曲儿很快出现人传人现象,大家一起有节奏地哼唱起来: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

    旱地行舟,出敌不意。

    你在撒尿和泥,他已征服大唐。

    十四郎且当殿坐,看我踏破晋阳城!

    …………

    晋阳城城楼上,李世民半靠着卧榻,凭栏俯瞰脚下的大地。

    他的姿态很是悠闲,但是紧缩的眉头和专注的表情说明,他的心境似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

    山火已经停了,只有零星的几处还冒着烟雾。南山几乎被烧成了光头,山上草木几乎全成了焦炭。

    空气虽然不至于像前几天那样不适合人类生存,但也还是挺呛人的。

    饶是如此,李世民仍然不顾近臣的劝阻,强行命令下人把床榻搬到了城楼顶的露台上,他拖着病躯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战场。

    “陛下,请回去稍事歇息吧,天色暗了。”

    几位将军跪在陛下身后,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劝他了。

    李世民自然是充耳不闻的,轻声自言自语:

    “剩下的明军在哪里,剩下的明军在哪里……”

    虽然时辰有些晚了,但现在是夏天,昼长夜短,天还很亮。

    而且经过一整天的大风吹,笼罩在战场上的迷雾也散去了一大半。

    在天黑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视野还不错。

    趁着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李世民必须把搁在心里的疑问彻底搞清楚。

    否则,这晚上他是别想睡个安稳觉了。

    远方战场的形势虽然不至于一目了然,但也比白天清晰许多。

    代表唐军的红色形成了一个半圆,就像一口规模宏大的口袋,将代表明军的玄色半包住了。

    优势在我!

    如果能将明军南路军击溃、甚至彻底歼灭,那晋阳之围、山西之困自然得解。

    更乐观一点的,甚至开始畅想起了战争翻盘。保守谨慎的也觉得,大唐社稷还能再苟延残喘一段时日,以待天下有变。

    总之,留守晋阳的将军们都准备半场开香槟了。

    然而,李世民的心里一直压着一块石头。

    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他,只需看一眼远方黑色“方块”的面积,就能估算出对方的大致人数。

    无疑,这支和李世绩打生打死的明军,并不是南路军的全部主力。

    问题是,他们剩下的部队在哪里?

    战局都进行到这程度了,那支隐藏的部队再不出现支援,前线的明军部队就要被围歼了啊。

    “那小子到底有什么阴谋……”

    李世民的眼球快速转动,试图透过遥远的距离和时有时无的迷雾,定位那支神秘消失的明军。

    以他家十四郎的脾性,肯定不会没事就命令自己人硬冲防线。

    前线这支部队就是用于牵制唐军注意力的,那小子在背后肯定有阴招。

    可到底是什么样的阴招,那支只存在于推测的部队,会在哪里突然出现,又该如何让战局急转直下?

    李世民试图站在对面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判断敌人动向的惯常方法。

    可是用在李明的身上,这个绝招却失效了。

    李世民沮丧地发现,自己即使设身处地,也根本模拟不了小儿子的一星半点。

    那货的脑洞实在太大了……

    也就在李世民紧盯战场的时候,城楼上的众人却听见了一声奇怪的响动——

    哗啦。

    好像是一头大象或者犀牛之类的大型动物、一下子跳进水中的动静。

    可是,见鬼的,这座城楼离水面尚远。

    是什么样的巨兽,能让这儿都能听见动静?

    “陛下!请看,那是什么!”

    席间,一位将领惊叫起来,顾不上殿前失仪,手指颤抖地指着城楼下。

    那里有什么?

    李世民向下望去。

    只见晋阳之南、战场之北的汾河河段,水花刚刚平息,波涛滚滚。

    在他看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