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吗?
第393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吗? (第2/3页)
退了回来。
领军校尉大为光火:
“你们怎么临阵脱逃……”
话音未落,只听“咚”的一声闷响。
一支大腿粗细的全金属弩箭,射穿了半开着的晋阳城门,将沉重的门栓都带的咯吱作响,铁屑四散。
而在城门外,更是箭如雨下,根本不给人留插足的空间。
箭雨来自停泊于晋阳城下的明军战舰。
每艘船上都布设着大量弓弩,都是大明科技天下第一的造物,射程和威力都远超唐弩。
这些弩炮一刻不停,向晋阳的城门倾斜着密集的弹雨。
本来明舰就多,每条战舰上还架设着数量更为庞大的弩机。它们同时开火,在城门处形成了一道死亡的弹幕。
李明的此次作战规模如此宏大,不容有失,怎么会把晋阳城里的唐军余部给漏了?
他们就交由无敌舰队处置了。
由舰队的“舰炮”阻滞对方的南下,为岸上的陆军提供掩护,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背刺李世绩。
“切,可恶!”
被坚船利炮堵在家门口,唐军诸将恨得直呲牙。
可是除了对战舰哈气,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根本出不去,遑论反击,唐军的弓弩连对面的皮毛都够不到。
明军战舰在南方,那能不能从北城门出去,再向南绕个大圈,从陆上绕开舰船的封锁?
答案是,不能。
因为晋阳城刚好卡在南北通路上,东西两边,一边是河流,一边是高山。
除了城南门被敌舰封锁的那条路以外,根本没有可供大部队迂回的空间。
换言之,唐军被几条船彻底困死在城里了!
是,将士们确实视死如归。
可这不代表大家心甘情愿地送死啊!
如果能上前线真刀真枪地拼一把,为友军争得一丝胜机、为王朝续一秒,那将士们还是乐意赴死的。
但如果只能消耗对面一支弓箭,而那些廉价工业品大明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希望死得这么窝囊?
既然不想死得窝囊,那就只能窝囊地被堵在城门口,逡巡不前。
就在他们进不进、退不退的时候,又是轰隆一声响。比弩箭造成的动静要大得多。
沉闷的声音让人五脏六腑都不舒服,城墙上的砖头都在震颤,扑簌扑簌地掉着土块。
经验丰富的将领脸色骤变,立刻下令:
“敌方在用石砲攻城,快后撤,远离城墙!”
先锋当即退出城门区域,回撤至城内。
刚后撤没多远,只见夯土城墙被砸出一个又一个陷坑,土石砖块像水花一样四溅,城墙上的哨兵像纸做的一样,被毫不费力地掀了下来,形状极为惨烈。
“是投石机……”
唐军诸将甚至感觉不到生气,或者别的什么情绪。
只有内心深处涌起的无力感。
除了士兵和弩机,明军舰队还运来了投石机。
这是不但不让唐军出城,甚至连城门口都不允许靠近了。
抱歉,船坚炮利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明人在海岸边随便架起几门砲就能控制一座城池的时代,来临了。
…………
“算他们瞄得准,针对全城仅有的几个出入口封锁,让我军寸步难行。
“这是报朕之前封锁他们水路的一箭之仇么?呵呵,呵呵……”
李世民无力地笑了笑。
水路一失守,没想到后果比陆路防线失守更严重。
一边用士兵抢滩登陆,一边以船只攻城、阻截援军,左右开弓,把各兵种的效率都拉满。
李明的具体战斗指挥经验或许不足,但是在统筹规划上,那绝对是高手。
而作战作为一项高度组织化的人类活动,其内在逻辑,其实与其他需要运筹帷幄的管理活动也是相通的。
那就是,让所有人都有事情干,谁也别闲着。
举个例子,“包围”这一古老的战术,不就是拉大己方与敌军的接触面,从而最大化己方士兵的输出,让尽量多的人有活干、有敌杀吗?
换言之,李明这样看不得人空闲下来的究极工头、削尖脑袋盘算的效率狂魔,同样可以是军事奇才。
“说起来,那家伙在‘北边’还有一支大军。
“他会让那支大军闲着么?还是说……”
李世民心思转动。
无巧不成书,也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了来自北方战线的消息。
一名残破的传令兵,拖着浑身的伤口来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