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异乡人联盟

    第二十六章 异乡人联盟 (第3/3页)



    尽管这里不像租界的码头那般气派,江面上多是小火轮和大量沙船,三处码头中,只有一座铁桥可以停泊火轮,其余都是长板木桥,但驳船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仍旧格外热闹。

    江连横点了点头:“还行,确实是块好地方,不过我看这边的码头人手有点多,你要是还带三四十号人来这里,恐怕未必能拿下来。”

    王老九淡然一笑,朝码头那边仰起下巴,却说:“我们皖省同乡会,别的不敢说,人手肯定够用,就是这三处码头上面,也有不少人是咱们同乡会的成员呢!”

    “有内应?”

    “放心,绝对可靠。”

    “那样就容易了。”江连横转头道,“要是时机恰当的话,也不是拿不下来。”

    “拿下来容易,关键是要守得住。”王老九面带愁容地苦笑一声,“我们弟兄手上的家伙不太够用。”

    “还差多少?”江连横径直问道,“要带响儿的,还是带刃儿的?”

    王老九闻言,顿时面露喜色:“兄弟愿意出钱帮我们置办家伙?”

    江连横没敢轻易打包票,只是说:“钱我可以提供一些,但我在沪上没什么人脉,这得看你用什么了。”

    “我不用多,兄弟要是愿意出钱,帮咱们打出一百把斧头就行。”

    “不用枪么?”

    “枪有几把防身的就行了,要想抢码头,还是得拼刀子。”王老九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过去曾在十里洋场当过码头工人,对这里的江湖门道自然谙熟于心。

    沪上的格局虽说是两界三管,给帮派之间的斗法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凡事总归要有一个限度。

    几百号人手持刀枪棍棒,在码头上打打杀杀,说到底也只是械斗而已,根本无伤大雅。

    可倘若十几号人拿着手枪,在弄堂里开枪互射,那便成了街头枪战,性质就已经变了。

    到时候,华洋两界,老城厢县衙、法租界公董局、英美租界工部局,这三家就算平日里再怎么不对付,也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追剿。

    为了避免双输的局面,抢占码头生意,向来惯于用刀子说话。

    对此,江连横倒是无所谓。

    反正江家只管出钱,哪怕喋血街头,死的也不是江家人。

    “九哥觉得够用就行,一百把斧头而已,用不了几个钱儿。”江连横笑呵呵地说,“不过,你们既然清一水都用斧头,那就干脆叫‘斧头帮’好了。”

    王老九皱起眉头,默默念叨了几遍,却是摇了摇头:“我觉得还是叫同乡会,或者互助会、劳工会比较好,也符合我们的做派。”

    江连横摇摇头说:“九哥,我是从关外来的,我们那边,没什么‘青红帮’的势力,但胡子却是遍地都有,山头报号,还是要越响亮越好,从嘴里一说,就能把人镇住;让人耳朵一听,就能把名儿记住,这样才好。”

    不等王老九开口,他身边那两个皖省同乡便齐声附和起来。

    “九哥,我觉得江兄弟说的挺有道理啊!”

    “总叫同乡会,听起来不霸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搞慈善的呢!”

    刘雁声和温廷阁也缓步凑过来,一边遥望着对面的董家渡码头,一边劝说道:“九爷,你常在码头上打打杀杀,要是总顶着‘皖省同乡会’的名头,恐怕到最后,反而会害了皖省老乡的口碑啊!”

    众人七嘴八舌,说了这么多,还是这句话打动了王老九。

    “也对,也对。”他喃喃自语道,“我自个儿在道上混,不能把家里的老乡都给绑上船,反正也想不出什么其他的名,那就……叫‘斧头帮’吧!”

    “好好好!”

    众人笑哈哈地齐声应和。

    江连横则是款步走过来,冲王老九伸出手,郑重其事地说:

    “九哥,开山立柜,想要在十里洋场站稳脚跟,头一仗必须得打得够狠、够漂亮,兄弟诚心帮忙,先预祝你扬名立万了。”

    王老九和江连横握了握手,点头笑道:

    “既然这样的话,兄弟不妨先去我们皖省会馆歇歇脚,咱们一起商量商量对策,灭灭‘三大亨’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