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搜山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一百六十二章 搜山 (第1/3页)

    吃过晌饭,搜山队的人选终于敲定下来。

    海潮山不顾儿女劝阻,坚持独自带队,小青因此闹起了别扭,把自己关在屋里,直到临行前也没出来跟老爹告别。

    江连横派了赵国砚进山,本打算让刘快腿也跟着,却又担心他和海潮山不对付,于是只好作罢,另叫来杨剌子上山同行。

    李正不能走,他一走,匪帮必乱,闹不好要打联庄会的主意,进山搜捕的差事,便自然落在了孙向阳和老哨子两人身上。

    为了节省时间,以免疏漏,金佑玄则带领高丽游击队,迂回到老爷岭东侧搜寻。

    …………

    天光正好,朗日高悬。

    众人兵分两路,辞别沈家店,径自朝大架子山方向徐徐远去。

    山高路远,大家都备足了干粮、弹药,以防不时之需。

    海潮山毕竟有经验,包里多带了一双草鞋,绑腿系得扎实,明明是酷暑时节,竟还特地换了件双层夹衣。

    众人起初不解,一进山就全懂了。

    原来,但凡崇山峻岭,多半都有一个共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光照、海拔、植被、水源,样样都影响着气温浮动。

    向阳处枝繁叶茂,仿佛一架蒸笼,闷得要死;背阴处千百年来不见光照,连石头都是冰的,风一吹就打激灵,夜里更难熬。

    胡匪虽然也经常进山,但大多挨在有人烟的地方,用海潮山的话来说:你那是山么?那就是个土坡,大号坟包子罢了!

    最开始,众人还能犟两句,走的越远,话就渐渐少了,都闷着头,只顾听劝。

    …………

    满清入关以后,长白山被视为大清龙脉,因此常年封禁,直到六十年前才逐步放开。

    关外人又少,即便算上小东洋、老毛子、高丽棒子和外邦侨民,三省人口总和,也还不满两千万,到了长白山地界,更是人迹罕至。

    真正的深山老林,到处都很原始。

    环腰粗细的苍劲老松,硕冠擎天的森森巨木,就连山脚下的野草都漫过了膝盖,禽兽的踪迹更不鲜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枯枝败叶一层覆着一层,有的瓷实,有的松软,走过去深一脚、浅一脚的,稍不留神,人就陷进去了。

    进山敲山震虎,蹚草打草惊蛇。

    柴刀自然不离手,树枝灌木,全都纠缠在一起,如同山门挡路,抽刀去砍,没一会儿,人便焦躁起来。

    倒不是阳光毒辣,而是每一刀劈下去,必定腾起无数蚊蝇小咬,黑压压一片,仿佛妖气熏天。

    这些小虫都不怕人,直往脸上扑,谁要话多,一张嘴,保准吃进去几只。

    蹚过了这段路,众人已是浑身红肿瘙痒,再看海潮山,仗着夹衣蔽体,跟个没事人一样,便都忍不住在心里骂娘。

    骂归骂,却怨不得人。

    海潮山早就提醒过了,大家不当回事,现在悔之不及。

    “夏天上山,本来就是遭罪的事儿,秋冬才是打围的好时候呐!”

    路还很远,海潮山一边走,一边讲起猎户行当的门道。

    他平时话不多,唯独说起打猎这件事,才显出几分谈兴。

    俗谚有云: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

    冰消雪融,万物复苏,正是天地生灵繁衍交配的时候,一枪下去,杀的是后世子孙的福分,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进山打围。

    夏季枝繁叶茂,视线受阻,蛇虫鼠蚁遍地走,山路崎岖难行,当然不是打猎的好时候,何况烈日炎炎,就算打到了猎物,也没法及时保存,用不上半天光景,肉便臭烂了。

    入秋就不同了,禽兽都忙着贴秋膘,这时候进山打围,不光肉多,皮毛也渐渐到了御寒期,能出好料子。

    冬季大雪封山,遍地都是脚印,而且食物匮乏,最容易追猎、诱捕;但有一点,要是碰见了饿醒的熊瞎子、下山的东北虎,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这山上的老虎多么?”赵国砚问。

    “多,多去了。”海潮山气喘吁吁地停下来,“但夏天见的少,冬天最好别碰见,有枪也不一定好使,太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