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只问,苏武事何人?

    第208章 只问,苏武事何人? (第2/3页)

一番,他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何处失了德?那方腊非要如此祸国殃民?

    这不免也是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不仅要在军事上审判逆贼,更也要在思想与道德上审判逆贼。

    这般,岂不是成就感?

    所谓好大喜功,往往就是这种成就感在作祟。

    接下来,就要议一下太庙祝捷之事,这也很重要,祭祀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朝会也无其他,今日就是高兴事,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庆祝。

    宰相王黼,自是最会,如何组织百姓净街,如何献俘仪式,如何太庙祭祀……

    过得好几日,童贯与苏武先行入京来,也要配合这些,把流程都弄清楚,然后再去下令诸部,怎么配合。

    入京的苏武,便也是第一次在中书门下政事堂里,参与议事。

    当然,也议论不了什么,其实是安排工作,宰相王黼亲自安排工作,苏武拿笔记好,一一配合。

    先是要挑选那些雄壮精锐之军,以为检校来观,就是阅兵,阅给百姓看,阅给天子看。

    然后献俘大庆门前,再把方腊带到天子面前,由天子亲自审理定夺。

    再往太庙祝捷大典……

    其实,繁复非常,听得苏武头都大了,也不用选,他显然就是阅兵总指挥。

    城外怎么驻扎,哪些部曲入城校阅,怎么进城,什么路线去走,怎么出城,怎么在一百万多人口的城池里维持秩序……

    还要加紧采买许多东西,旌旗要多,多到遍地招展,甲胄要明,兵刃要光,马匹要壮……

    领导们可不干活,就出一句话,苏武跑断腿。

    他甚至还得亲自在汴京城的街道里走几圈,选定路线与进出的城门。

    苏武也知道,宋辽之战要开了,一切都为这件事在做准备,阅兵也是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信心很重要。

    政事堂里开完会,苏武就回枢密院,枢密院里再开会,把那些部曲入京校阅之事定下来,再发公文,哪怕各部还在路上走,也要忙起来。

    身高挑一挑,体格挑一挑,长相挑一挑,甲胄该修的修,马匹该洗的洗……

    忙来忙去,再回家,苏武给老丈人买的宅子,如今倒也多了不少奴仆下人,只是没主人在家住。

    程浩还没回来,他还在路上忙着大军沿路之事。

    睡得一觉起来,继续忙,各种章程,各种细节,都要一一落实完善,也是花钱。

    童贯也在忙,忙着见一见天子,见一见蔡京,见一见王黼,见许多人……

    乃至大家一起都见一见,都坐在天子昔日抚琴的龙亭之旁。

    天子一袭道袍,依旧是那出尘道人家,心情无比愉悦。

    谈得三五,童贯在说,也就是说此番战事,怎么怎么打,怎么怎么险,怎么怎么力挽狂澜,诸如此类。

    还真就是童贯的主场,众人也没办法,只能听着童贯一人当主角,说个不停。

    谁也架不住天子爱听要听。

    只待说了许久,算是暂时说完了,便听天子也怒:“淫祀何其可恨也!竟是如此大行其道。”

    自是万般之错,错在淫祀,错在摩尼,错在蛊惑人心,这是童贯的归因,也是在皇帝面前能说的归因。

    童贯立马就言:“此番,那苏子卿,作战最前,也最悍勇,智谋不凡,允文允武,更是一场大战,他想得许多,还写了一篇《淫祀十论》之大策,臣见之如宝也,带在身边看了好几日了……”

    天子一听,立马说道:“快来与朕瞧瞧!”

    童贯自然从怀中就掏出来了,连忙递上去。

    显然,童贯老早就想到了这一步,一切都是童贯事前想定之事。

    一场乱事,一场如此大战,总要最后做总结,做归因。

    总不能总结归因天子无德而逼反百姓吧?

    那这归因童贯早就选好了,淫祀乱人心。既然是淫祀乱人心,那就要治理天下淫祀之事,苏武不就刚好有见地见解吗?

    这显然是一套组合拳,目的不言而喻。

    众人看童贯,蔡京也好,王黼也罢,那也都是侧目,只能暗自夸一语,童贯真是高明啊!

    天子正在看,苏武这一篇,自是见地非凡,治理邪教,古今中外,苏武不知见识多少,也有作业可以抄。

    教育先行,经济为重,施行良政,外加重拳出击,如此种种,一一详细说明论证。

    私货里,苏武还加一个,那就是大举推行正祀,推行道佛两家,这一点,才能真正说到天子心坎之上。

    这天子就是道君教主皇帝,岂能不喜?

    还加一些见解,那就是在全国各地施行祭祀普查,其实有很多地方还有一些地方信仰,比如福建……那就要把这些地方信仰纳入正祀之中,朝廷进行加封,乃至以朝廷名义,进行教义上的梳理与整合。

    再加一些见解,那就是抵制外来信仰,摩尼最初就是外来信仰,虽然已经很本土化了,但它就是外来的。

    这一点上,还是要说福建……此时此刻,福建泉州,那是诸般庙宇遍地,什么婆罗门,什么景教祆教犹太教,世界上的大宗教,此时泉州是样样皆有,也因为此时泉州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

    只管全部推平了去,要打要杀也要推平,趁着这个时候,天子心有余悸,说干就干。

    也因中国自古民间起乱,大乱之中,定有宗教在其中,黄巾也好,方腊也罢,天子岂能不怕?

    其中也有苏武之私心,从周而下,天地在上,祖宗在上,中国有自己的一套,什么六教八教的,全都给你灭了去。

    乃至苏武私心里,将来,此时之佛与道,也要来一番大整治,什么方士术士,什么大师大神大仙,一概干倒。

    只管洋洋洒洒一大篇下来,天子看得心中大喜:“好好好,这苏子卿之策论,着实见地非凡,实乃大才也!”

    童贯闻言也夸:“陛下,臣也是看得这篇策论喜不自禁,研读数日,越发觉得其中之言,乃治国良策,为保社稷之安,朝廷便当行苏子卿此淫祀之发也!”

    “好,着中书门下去照此办理!”天子把苏武这篇策论直接交给王黼。

    王黼接过,也去看,看得几番,还真别说……这苏武,还真有点东西,还真不是一个粗鲁武夫……

    却听童贯立马趁着机会就说:“陛下,此番若论战事,苏子卿当居首功,若论治乱之基,苏武又出此策论,也居首功也!”

    天子点头:“大才,大才也!合该重赏!”

    童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