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

    第215章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 (第2/3页)

问,如今词坛,何人及你?便是当今官家,词曲一道,也不及你也!当世第一人也!”

    “罢了,你们去吧,我与苏子卿回一道信去。”李清照已然摆手。

    “那当要快,今日听他说,怕是这几日就要离京了!”王唤提醒一语。

    “嗯?就要离京?这不刚刚入京履新吗?不是才封的枢密院直学士?怎的不是在京中为官?离京作甚?”李清照很是意外。

    “那倒也不知,也不好问,只管是差事吧,如今都说他最知兵事,只管是兵事,朝廷自要用他奔走,也听闻官家恩宠也隆,最喜他不过。”王唤如此答道。

    “这话倒也不差,他自是最知兵事,能者多劳,陛下也圣明,识人用人不拘一格……”李清照语气之中,自有几分失落。

    不为其他,就是她而今,并无多少友人,有时候,人也怪,哪怕酒宴之中同席几十次,也不过点头之交,各怀鬼胎。

    有时候,不过是与人有了几分深入之语,也可交心。

    这些,自就是说的李清照与苏武,许也更是如今之词坛,李清照当真一个都看不上眼,低头都懒得去看,陡然之间,苏武入得眼来。

    也是上一个时代,上一代人的光芒,着实太过耀眼,什么唐宋八大家,晏殊晏几道,苏门四学士,柳永柳三变,这些人落幕了去,这大宋好似真就为之一空……

    李清照能怼遍大宋文坛,许也有原因是无人有资格与她来辩。

    苏武算是横空出世,还把她李易安如此一通老怼,其实,也是高处不胜寒,放眼望去,岂不好似就只有苏武了?

    不免,就是惺惺相惜。

    李清照又来再说:“他哪天走?”

    王唤点头:“倒也不知……”

    李清照便又再说:“那你当去问问,他若离京,你们当也要去送送才是……”

    “哦……”王唤愣愣点头,心中许多不解,但也不问。

    王会问了一语:“姐姐想去送送?毕竟是故旧,君子和而不同,无甚无甚……”

    李姐立马摆手:“我自如何好去?”

    “哦,那我与兄长去送就是!”王会点头答着。

    “你二人等我一等……”却见李清照忽然起身,向里屋走去,片刻出来,拿出一大迭纸张,再说:“你们去送的时候,把这些书稿送与他。”

    王唤接过,问:“这是什么?”

    “这是……”李清照一时就红了眼眶,再说:“这是你姐夫的书稿,不知耗费多少心血,十余载隐居青州,遍录天下金石要闻,差不多了,也该合遍成书了……”

    “怎的送给苏……学士?”

    “苏子卿,最是重情重义之辈,以往,你姐夫与他,常有书信往来,哪怕是最后,他也叮嘱你姐夫要紧守城池,他带大军日夜兼程来救,甚至你姐夫……唉,做下丑事的时候,他竟还有遮掩之心……如今,你姐夫去也,此书,乃金石一道之大成,世间以往从无有,留与后人,便也是一桩功德……让苏子卿去做吧,旁人许看不起你姐夫,我也曾出言讽刺他,更何况旁人呢?唯有苏子卿,许少几分看不起……”

    李清照说着说着,当真就在落泪。

    王唤叹着气:“姐夫啊姐夫,唉……”

    李清照再来言:“也是怕世间之人,只闻是赵明诚之遗作,多是看轻讥讽,唯有苏子卿来做此事,天下之人才会高看几眼,真正看得你姐夫十余载呕心沥血之作……”

    金石,金也好,石也罢,是篆刻文字上的考古研究,可不要小看,人类最早的文字考古,都是这金石一道,乃至文字变迁之类……

    赵明诚之《金石录》,自就是大成之作,对一个国家与民族考古自己的文化历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千年之后,依旧放着光芒,为一道之权威。

    人之复杂,不过如此……

    李清照之所想,也很有道理,此时此刻李清照不是没有能力帮自己的亡夫刊印出书,而是怕天下之人看不起赵明诚,不把他当回事,便是那十几载呕心沥血,付之东流。

    如此,李清照才想到这个办法。

    王唤听懂了,只道:“如此看来,那苏学士,当真乃义薄云天之辈,父亲与之交好,也是先见之明!”

    “收好,上下三十卷,万万不能落了一片,更不能损坏一字。”李清照再来叮嘱。

    王唤岂能怠慢,便是小心翼翼捧着端着,只说:“姐姐放心,定然完完整整交到苏学士之手!”

    “也请苏学士作个序……如此,天下之人,必争相去买,想那苏湖江南之地,更能广为流传……”李清照如此说着,何其无奈。

    “那我这就去,寻个最好的木盒来装,锁得紧紧。”王唤连忙起身就去,捧着端着,走路都小心翼翼。

    只待兄弟二人一去,嘤嘤泣声,就在屋内。

    ……

    且说要走,苏武这两天四处在跑,该辞别都要辞别,该见的都要见一见,乃至枢密院里的事,也都要安排一下。

    还当再见一番天子,上次来,也就是几天前,不曾当真游览艮岳,今日来,天子亲自做导游,带苏武游览艮岳。

    要说这艮岳之造景,那真已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只可惜,苏武看去,并不能心旷神怡,这一步一步踩的,这一眼一眼看的,都是民脂民膏,都是江南血泪。

    天子情绪其实也不高,不外乎旧景已老,新景念头无数,还未施展。

    便也在问苏武诸般意见,这里如何改,那里如何变,你觉得怎么样?

    苏武答得也认真,只管是层次,架构,色彩,线条,创新,创意……

    一圈逛完,天子情绪高涨不少,只管是夸:“苏卿大才也,想来丹青之道,也有造诣……”

    苏武答道:“鉴赏还可,但动笔无能,陛下见笑……”

    天子笑着摆手:“嗯,此道,要浸淫时光,方可有成,你一来年轻,二来以往不得名师,三来也是无有余财,自是难成,只待往后啊,再来学也不急……朕给你派几个人在身边也不是不可,若是有暇,入宫来,朕也可指点你一二,一二十年去,总也能大成!”

    你说这天子待人不好吗?

    但你说这天子,一天天的……都干了点啥?

    苏武只管来说:“陛下,此番大战也,怕是无暇他顾啊……”

    “也无妨,只待战罢之后,再说,人呐,也要忙里偷闲,苏卿如此之才,不学书画,那可当真暴殄天物,此时且不说,往后再说,只待伐辽而成,燕云在手,朕再也无甚所求,足够名垂青史,那时候,苏卿当也就闲下来了,岂能无有自娱之道?丹青,最是能自娱自乐!”

    苏武看天子如此认真在说,其实,心中越发不快,只管又是一语来:“陛下,臣心中有一个大志……”

    “哈哈……说来!”天子抬手一挥。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苏武说得认真,也看天子。

    这话,有几分模棱两可,苏武自己一人懂得的模棱两可。

    天子听来一愣,也问:“你竟是有此大志?”

    “如此,才是史书万代留名,不论何时,当也是千古一帝之尊!”苏武又道。

    “汉唐之土,何其广也!”天子有些皱眉。

    “汉可有,唐可有,缘何宋不可有?当先复燕云,再复河西四郡,如此可出西域,汉唐不远!”苏武所言,不外乎先打辽国,再打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