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

    第215章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 (第3/3页)

夏党项。

    天子更是皱眉,便是想一想这件事,就觉得何其难也,这得操多少心,劳多少累?

    苏武又道:“陛下,臣万万不是空想,只待复了燕云,更是兵强马壮,威加海内,再打党项,定是势如破竹!”

    “嗯!”天子点着头,也道:“先等得此番燕云得胜,再来朝中相议……”

    玩物丧志这个词,苏武以往得来终觉浅,甚至还有怀疑,真的有那种极度聪明的人会玩物丧志吗?或者这个词只是给失败者立的一条罪名而已?

    今日,才知其中真味。

    苏武甚至与岳飞有了一种共鸣,岳飞在喊,直捣黄龙府,赵构不允。

    苏武在喊,再复汉唐,赵佶却是皱眉……

    “好,陛下只管静候捷报,此番北去,臣定当以死相报陛下隆恩!”苏武拱手躬身。

    “好好好,苏卿极好,国之柱石也!”天子也是笑脸了。

    “陛下,臣去也!”苏武拱手一礼。

    天子却道:“早归早归!”

    “事成就归!”苏武朗朗在答。

    天子语重心长有言:“这艮岳要变景了,朕呕心沥血之作也,旁人来看,百十人不及苏卿一人,若是苏卿看不得新景,不得苏卿评点之语,此景造来,只如未造一般,苏卿早归!”

    听来这话,苏武只有个五味杂陈,拱手再礼,慢慢退去。

    最后一语:“陛下隆恩,百死难报!”

    苏武在去,天子在招手,好似当真千百般的不舍。

    苏武也知,许是天子当真将他引为知己。

    许是天子难得碰上一点新鲜,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多少,新鲜就要没了。

    许也好似那男女热恋,刚刚开始,就要分别……

    也是这天子,男女热恋对他而言无甚难,唾手可得,偏偏一个知己,着实难求,一生难遇。

    只管是苏武去也,天子久久不舍,一旁梁师成还来安慰:“陛下,这艮岳移景之事,只待速办快办,苏学士终是要归,归来之时,若是新景还未造好,岂不悲哉?”

    天子点头:“也是也是,取纸笔来,速速写信,着蔡攸在苏州快快行事!”

    说着,天子也就忙起来了。

    当真要走,该辞别的都辞别了,来送的人却也不少,程浩自要来送,他还代表了童贯,枢密院里的一些同僚也来,乃至宣赞也来了……

    梁师成也派人来送……

    王家也派人来送……

    乃至,天子也派人来送……

    天子派何人?竟是谭稹,多少有些意外。

    自是谭稹先来说话,先取一个大卷轴送到苏武之手,便再说:“此皇家书画院之小作,官家说送与你手,愿你常念汴京!”

    苏武点着头,打开稍稍一展,只展个开头,心中大惊,竟就是《清明上河图》。

    这《清明上河图》,怎会是小作?

    一旁谭稹来说:“官家说,这界画,耗时力,是书画院里一个年轻人所画,无甚雅致,便是记录了汴京城一角之繁华,送与学士离京,如此以解相思之苦……”

    苏武便也知道,界画,就是横平竖直的线条之法,在这个时代,显然不是艺术上乘。

    这幅画应该是天子先送给蔡京收藏的,却是阴差阳错先落苏武之手。

    苏武卷起开篇,把画作夹在腋下,只管拱手一礼:“谭相公帮忙带句话去,拜谢官家隆恩浩荡!”

    谭稹点着头:“好说……”

    却是谭稹忽然又说:“苏学士,若是此番开战,嗯……我自也与陛下请战,若是官家来问……还望苏学士惦念一些昔日情分……”

    这话苏武听懂了,是怕苏武给他使坏,谭稹还是想往战阵上去,还是想走昔日李宪、童贯这些内侍的老路,还想出人头地……

    也是太监在大宋,大多只有监军这条路能出人头地。

    要说情分,其实也是有的,苏武骗过谭稹八十万贯钱,只把谭稹当傻子来弄。

    苏武点头:“那便也好说……”

    谭稹便也一笑:“多谢。”

    天子送完了,程浩来送,也有礼物,童贯送了一副好甲,一柄好腰刀,还有就是在京中各处甲仗库里又搜刮了一番,好几车神臂弩,这些苏武已然都知道了。

    程浩已然在抹眼睛:“妹夫,你此去,你代我问父亲好,问妹妹好……”

    “嗯,一定带到。”苏武点头,此番先回东平府,把工作都安排一下,也把工作都视察一下,会忙几日,然后再带人往大名府去,与此时还在入京路上的李纲汇合,再去巡边。

    这巡边,一寻各地军事战备情况,更主要的,就是打探辽国之消息,侦查地形地貌,制定军事计划。

    百年不战之宋辽,一切不能仓促,历史上之败,就有仓促之因,苏武来了,那自不同,这回是两国之战,一定要准备到极其完备。

    乃至,也当联络一些人,里应外合之事,最好不过,堡垒内部最容易攻破。

    历史上本也如此,辽国已然是穷途末路岌岌可危之局,宋在辽人那里,有不少内应,乃至辽国还有叛军投宋,叛军还身先士卒,带路去打,一度还打进了燕京城。

    便是这般好的局势,最后还是一个惨淡收场……

    这大宋,太垃圾,垃圾到难以想象!

    再是王唤王会兄弟来送,送行之语不必多言,却是送行之物,苏武接在手中,岂能不是个五味杂陈?

    赵明诚啊赵明诚……

    打开锦盒,稍稍看了看,便是文辞之中,皆是呕心沥血!

    盖上锦盒,苏武答了一语:“你去回复易安居士,就说此《金石录》的前序已然有了,我便个扉页之言,也请她作一个后序,毕竟,其中也有易安居士之心血,不敢贪功。”

    这件事,苏武显然是愿意的,文人治学之道,最高追求就是著书立说,苏武若把大名写在《金石录》的最头前,虽然不是他自己著书立说,但也算是蹭了名头。

    便也更加向天下人坐实了他苏武,乃大宋最顶级士大夫圈子里的一员,还是名声显赫之一员。

    这对将来许多事,都有大裨益。

    说什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概诸如此类吧……

    就好比那王莽篡位的时候,那真是丝滑又顺畅,虽然王莽后来操作上有大失误,但这般操作,不知比赵匡胤带着大军入城赶走孤儿寡母要强多少。

    真说起来,一个是“文篡”,一个是“武篡”,王莽最后失败,兴许真正的归因之一,就是并未如赵匡胤那般真正的掌控住了国家的主力军队。

    若是把“文篡”与“武篡”,加在一起,强强联合……

    便是苏武把这《金石录》书稿一收,王唤当真感动,拱手一礼:“学士待人之义,义薄云天!”

    “回吧……”苏武点点头,上马去,招招手,打马就去。

    此番去,先走河北,到大名府去看一眼索超,许也先见一见大名府留守中书舍人梁世杰。

    更主要的是,苏武要去河北相州访一个人,那人名叫岳飞,今年正一十有八!

    以往不好访,那是因为要人背井离乡之事,难以三言两语动人心。

    如今可以访了,为何?

    因为苏武,已然大名满天下!

    (兄弟们,么么哒!哒哒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