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得遇苏学士,赴死又何妨!

    第220章 得遇苏学士,赴死又何妨! (第3/3页)

得下去吗?”

    李纲却也问:“为何这些人,一月又发得两贯去?”

    苏武再答:“无奈之下,麾下军将,总要能养出几个堪战之兵,总要有几个能缉贼捕盗的……”

    “唉……”李纲只管摇头。

    苏武再来一语:“这就是你我来巡边的意义所在……”

    李纲点点头:“兴许……哪怕我严辞弹劾,也动不得他分毫,天下这般官,何其多也,又能动得多少去。”

    “你我,只管向那借刀之人递刀去就是……其他的,尽人事,听天命!”苏武答着,又道:“收复燕云十六州,何其难也,若是做成此事,我死而无憾……”

    李纲有感,起身一礼:“在江南,就听得苏学士上阵悍勇善战,常常身先士卒冲阵,而今再见苏学士,当真也知,苏学士真乃忠义君子!”

    苏武摆摆手:“不说其他,李御史只管写那奏疏,咱们接着再走,去河间府,去真定府……”

    “也好!”李纲点着头。

    忽然,苏武一语问来:“李御史,辽国,敢不敢去?”

    “啊?”

    “燕云十六州,想不想去看一眼?”苏武问。

    “此番要去燕云十六州?”李纲双眼瞪大。

    苏武点点头:“如今,燕云十六州,空虚非常,大军都在北边,此时去,只要准备妥当,许无甚危险……”

    苏武显然很认真谋划过这件事,此时此刻,宋这边没有动作的时候,辽国之军,皆在北边,金人攻势越来越猛,辽国的抵抗,也越来越大。

    辽国上下,此时此刻还真别说,奋勇者无数,已然就要到亡国之边缘了,奋力的反扑是可以想象的……

    但那北边,其实也不远,就是燕山南北,金国之军,已然就打到这条防线来了。

    换句话说,而今之大辽,真正核心区域,已经就只剩下燕云十六州了。

    历史上,只待大宋二十万大军北来,辽国从燕山那边,只能仓促调集了几千残兵败将南下应战,可见此时燕云南边之空虚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所以,此时此刻,入辽国去,入燕云十六州去,不是什么很危险的事情,只要准备妥当,哪怕身份败露,只要不作死,安然而回也不是什么难事。

    燕云十六州就是一块东西长、南北窄的土地,燕京城到宋边境,也没多远,二百多里地的事,苏武要去的第一站,自然就是燕京城。

    哪怕身份败露要回来,沿途城池,都出不得几个兵马来拦。

    至于去做什么?辽国此时局势其实很复杂,金国大军正在围攻辽国中京大定府,大定府的守军岌岌可危,但燕云之地的辽军几番出燕山山脉北去支援,皆被金国击溃……

    中京大定府陷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只待中京陷落,金国铁骑接下来,自就是要打进燕云了……

    辽国皇族与朝廷内部,也是风声鹤唳……

    有人在密谋废立皇帝之事……

    有人在想着与金人乞和,上表称臣,想要换一时苟安……

    也有人想着要不要南附大宋……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上层之人,许多人想的都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贵……

    人心之下,想法无数,暗潮涌动……

    忠志之士,如耶律大石这般人,只管是奋勇在前线……

    苏武所想,就是要去寻一寻那想南附大宋之人,那个人叫做李处温,乃是辽国朝廷里身居高位之辈。

    放在辽人的角度上,李处温,不免也是秦桧之流,不过李处温在历史上的结果不一样,他最后被赐死了,便是事情败露了。

    其失败的原因,其实就是做得不高明,苏武得去见一见他,给他谋一个高明之法,也是苏武还知道,还有一个辽人领兵大将叫做郭药师,此人将来也是会降宋的……

    苏武要借这些力,就得真走一趟,历史上童贯没借上李处温的力,就在于这个时代信息着实不通畅,这般大事,若是不能当面谋划,制定详细计划,怎么可能成功得了?

    唯有真走一趟,许燕云之事,就真的能事半功倍!

    苏武不能输,那就不能干大事而惜身。

    李纲还在错愕,他不知苏武怎么忽然要去燕云,实在不能理解,错愕之下,便是一语来:“苏学士岂能如此犯险?这般只身入敌国,岂能不险?”

    苏武一语来:“许有那么一点危险,但此去,许有大收获,若是能联络几个辽国之中心向大宋之人,那岂不事半功倍?即便不能联络到此般人,此去,便是查探地形,探听虚实,来日作战,也当大有好处……”

    李纲听来话语,再看苏武,心中感动不已,便是一语:“苏学士为国,竟是能做到这般地步,只身犯险,生死置之度外,着实教人惭愧……”

    “李御史同去如何?”苏武要一个见证人,自就是李纲,这般事若做下来,第一个被折服的自然就是李纲。

    李纲之清名,在此时大宋,那是首屈一指,再由李纲来说这件事,来宣传这件事,那效果不言而喻。

    当然,折服李纲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王莽何以篡国?未篡之前,那是天下折服,人人称道。

    这作业,得抄!

    一举好几得的事,苏武自也要做,此番去辽,只要不过燕京,不去燕山附近,但凡明里暗里带得三五百精锐汉子去,安危不在话下。

    问李纲同去否,李纲看向苏武那一脸为国之忠义,便是牙关一咬:“舍命陪君子,我李纲之人生幸事也!”

    “好,李御史果然与我是同道中人,受我一拜!”苏武躬身一礼。

    李纲连忙大拜来回:“此身许家国,生死两不知,得遇苏学士,赴死又何妨!”

    两人互相一拜,便是两手又是互相一扶,与文人搞不得那些什么磕头结义,但此刻,苏武来说:“世间蝇营狗苟何其多,唯有李御史真君子!当是我此生之至交!”

    这话说去,李纲眼眶都红,苏武岂能不也是眼眶红润?就问此时此刻之大宋,能找出几个李纲来?

    就问历史上李纲这一生,岂不也是个悲剧?

    许苏武来日要做李纲不喜之事,但苏武,能还李纲一个荡气回肠的热血人生,这个交易,也不知道公平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