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君子风范,不外如是!

    第229章 君子风范,不外如是! (第3/3页)

州府复杂得多。

    苏武又想了想,还是来说:“枢相,便就李纲了,而今我身边,唯有李纲最是亲近,来日朝堂,他当也是我身边最亲近之人,若是此番他不成,往后我便也知他才能有限,若是此番他成了,来日不免就是大助力。好在,东平府与大名府也近,来去路程不过一天马力,书信来去快捷非常,我时时看着他,帮着他,也教他……”

    “你既如此说,那你就去办,为天子举荐人才,也当有个章程,这当不必我来教吧?”童贯也还问。

    苏武点头:“刚正之辈,在朝堂之上敢与太师宰相争辩,天子虽然烦躁,但只当我好生上书举荐来说,一次不成,多说几次,天子耳软,自就能成。倒也怕太师与王相公从中作梗……”

    “所以,你要速速去办,要占先机,王相公许还真要来争,太师……他不会,他会看你笑话,说治军,李纲便是有天大之能,此去大名府,也治不好这几万军伍……”

    童贯之透彻,苏武正在学……这朝堂与人,真是被他琢磨透了。

    苏武也想,那几万大名府之军,要想治好,不知要多少钱去,李纲就算是变戏法也变不出来这么多钱。

    苏武的钱,那也要用在刀刃之上,真去治旧军,着实吃力不讨好。

    苏武也说:“若伐辽得胜,大名府之军,治得好治不好,皆也无妨。若是伐辽大败,论罪而下,那李纲也逃脱不得……”

    “倒是这个道理……子卿啊,你如今却也懂我之心了……”童贯如此一语。

    苏武陡然一想,明白过来了,李纲之于苏武,岂不是就是苏武之于童贯?

    当一个带小弟的老大是那么好当的吗?

    “枢相辛苦!”苏武一语来。

    “你懂得就好……”童贯摆摆手,又问:“今日天子还与你说了何事?”

    苏武陡然想起来了:“说让我多与太子走动亲近!”

    童贯当场一惊,双眼一睁:“当真此言?”

    苏武点着头:“当真!说是我与太子年龄相仿,要共伴一生!”

    童贯立马站起,左右两步:“好,此事甚好,甚妙甚妙!”

    只待脚步一停,童贯再看苏武,又道:“大造化,大造化啊,不想你竟有这般大造化!”

    “倒也不知与太子该如何走动亲近……”苏武也犯难,这个朋友可不好交。

    “不难,这般年岁,不外乎吃酒玩乐,你不是从杭州带回来了一支乐班吗?带去,一并带去,若太子喜欢,你只管送了,若太子不喜,你再换其他的……”

    童贯是有经验的。

    “好!”苏武点头。

    “诶,他若不喜,你当进言,着他欢喜!”童贯脑袋越转越快。

    苏武恍然大悟:“知晓知晓……此陛下之所好也!”

    苏武立马明白了方针政策,那就是把太子弄得多像赵佶一些,哪怕是演也要这般去演,如此,天子必然大喜,太子必也稳妥。

    这就是与太子相交的基本策略。

    “一点就透,甚好!”童贯欣慰非常。

    苏武其实有些不安不愿,他本打算明天离京的,天子非要横生枝节,什么太子不太子的,苏武其实不感兴趣,也知道天子寿命还长着,想不了什么皇权更迭之事。

    但没办法,好似成了一个任务,必须要完成。

    童贯又说:“太子,许是你的一条退路,就好似头前之言,官场沉浮之道,此番,已是背水一战,一旦失败,怕你再无来日,如此一番,即便是败,许你还真有来日!”

    怎么还说败,怎么能败?

    即便有个太子,苏武也不能败,这大宋一败,那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苏武点头:“枢相长远!”

    “倒也教人心下一松……”童贯还真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其实,童贯有长远之念,在于身后事,童贯需要一个将来得势的苏武,为的是身后名。

    若伐辽事败,童贯也怕史书将他来骂,苏武若是将来得势,有苏武在,就可以保证童贯去世之后,口碑不减,乃至苏武再帮着吹嘘一二,许还说不定是个大大的美名。

    这些事,许旁人不能共鸣,但却就是阉宦童贯心中最在乎的事。

    只看日头西去,枢密院里众人慢慢下值,苏武也当往王家而去,还想着家中乐班,自从杭州带回来,其实苏武自己从未来得及享受,送人倒也无妨。

    往王家去。

    王家酒宴早已备好,王仲山的两个儿子在门口迎接,王仲山在厅前等候,倒是隆重非常。

    只管入席,易安居士便也来了。

    易安居士却是来感谢的,拿起酒盏与苏武一礼:“多谢学士……”

    苏武还有点不明所以,左右看了看:“易安居士这是谢的何事?”

    王仲山之子王唤来言:“学士,是表姐收到了从东平府寄送来的书,当真精美!”

    “哦……这事,小事一桩,易安居士请!”苏武立马抬杯一饮。

    便是心中也想,程小娘办事真麻利!《金石录》竟然就已经寄送到京城来了。

    也是程小娘真会办事,苏武其实没有嘱咐什么,她自也知道要把成书第一时间先寄送给李清照。

    这妻子,真是极好!

    要回家,要赶快回家,去成亲!见完太子就回家,回家就赶紧成亲!

    苏武岂能不是感动?

    却看那易安居士一盏酒下肚,就在抹泪,怀念故人,可以理解。

    却是也说:“如此,算是了却了心愿,人生无常,心愿已了,九泉之下,当也能稍稍含笑,我自心中也松快了去……”

    便又是李清照看向苏武来说:“学士吃酒就是,莫要让我败了此番兴致,学士请!”

    其实两人坐得不近,一人一席,坐了个正对面。

    苏武抬杯来,只管也吃。

    王仲山来换个气氛:“此番,学士之清名,那是名动汴京,想来不得多久,当也是名动天下,学士不知啊,今日下午,我也到处走了走,拜访了不少老友故旧,皆是清流名士,便是谁人得知今日朝会之事,不把学士来夸?”

    秦桧来附和:“是啊,哪个不说学士乃清流风骨?一说是唐之魏征,也说是仁宗陛下之包龙图!”

    这倒是把苏武给抬起来了,苏武也没想过这么多,只管拱手:“不敢不敢!”

    “学士谦虚,太学之中,皆传学士清名,不少学子也言,学士乃忠君之典范!”秦桧又道。

    苏武看去秦桧,也不知是秦桧自己在编,还是确有其事。

    王唤又说:“学士可还有疑惑?可当真不假,便是午后,茶楼里也是夸赞不断,传得可神了,说学士朝堂之上,痛斥太师,大骂宰相,与天子奏对,更是义正言辞!甚至也说学士掷笏于地,当场辞官……”

    “万万无有此事!”苏武连连摆手,这也传得太假了。

    “百姓们都说有,岂能是没有?哈哈……”王仲山笑语就来。

    苏武左右一看……

    “好名啊,学士,此乃好名!天下之人,哪个不喜学士这般的好官?”王仲山笑意不止。

    苏武去看了一眼李清照。

    却见李清照也微微有笑:“君子风范,不外如是!出则骁勇善战,百战百胜!入则敢谏直言,不惧权贵!此圣人之道!”

    苏武……苏武是愣的……

    (兄弟们,爱你们!许久未亲了,要亲亲!我亲你们,一人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