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场刊出炉,关门放赛博妲己(二合一为伊一伊可大佬加更)

    第四百零五章 场刊出炉,关门放赛博妲己(二合一为伊一伊可大佬加更) (第2/3页)

  路老板调侃道:“摩尔,你这么看着她,她都不好意思吃了。”

    “我怎么不好意思?我好意思得很!”小刘拿叉子叉走一块男友餐盘里的烤猪肘脆皮。

    烤猪肘配酸菜和土豆泥是很多德国人的最爱。

    “演员的自我修养我通读了好几遍,里面没有提到节食。”

    “我的表演老师路大导演,对我的身材也很满意。”

    刘伊妃笑着冲摩尔扬了扬手里的“优质脂肪”:“所以我宁愿多运动几小时,也不想委屈自己的胃,前几天真把我饿死了。”

    汉克斯和摩尔其实都不敢多吃,路老板则是对洋人饭一向没太大胃口,刘晓丽吃得也很少。

    于是大家都饶有兴致地像看大熊猫一样围观小刘。

    餐厅里不乏有人拿着手机偷拍这边几位电影节红人的,只不过少女甘之如饴,仍旧自顾自地用餐,完全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刘伊妃的吃相自然是和粗鲁不沾边的,但也没有什么刻意的矜持。

    嘴里咬着贝果,腮帮子微微鼓起,嘴角沾着一点奶油也不在意,反而更添几分俏皮。

    她的吃相里有一种孩子般的纯粹,老母亲笑呵呵地看着闺女,给她拍了张照片。

    “今天的素材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做了北美推特的“幕后黑手”,刘晓丽现在是骨灰级的微博类社媒爱好者。

    每天发一些自己养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收藏的瓷瓶、花瓶等瓶瓶罐罐。

    最多的自然是大闺女的“丑照”,并以此为乐,其实就是一些鲜活些的生活照。

    都是她养的,小刘不知道应该归到花花草草还是猫猫狗狗里面去。

    “茜茜,好多人拍你呢。”老母亲笑呵呵地看着小刘,给他倒了一杯柠檬水:“我早上在酒店外面散步,很多人都认得我了。”

    《历史的天空》带来的轰动效应明显,加上为了卖片和评奖进行的宣传公关,小刘在知名度相对最低的欧洲也逐渐不再面生了。

    汉克斯感慨道:“看Crystal吃饭总是透着鲜活的生命力,这才是生活啊。”

    “串词了吧阿甘?”路宽笑道:“生活不是巧克力吗,怎么现在变成刘伊妃嘴里的大肘子了?”

    阿甘也给出生动的回应:“我看Crystal还要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给这盘黑森林蛋糕来个‘不惜一切代价’的作战计划。”

    众人听得大笑。

    “先生,这是你们要的场刊和媒体杂志。”

    餐厅服务人员很专业,送来了昨天参加首映的专业媒体记者们,赶工了十几个小时的智力成果。

    “多少分?”小刘这回顾不得吃了,轻侧螓首,看着男友手里薄册子——

    所谓场刊,就是一种电影节期间的临时出版物,每天更新一次,用来动态追踪影片评价与行业动态。

    算上今天影展第一天的展映电影,目前也就不到十部电影,只有简单的评分和影评。

    像《视与听》、《电影手册》等专业媒体对《天空》的评论还要迟些才能出炉。

    刘伊妃侧头过来,一时间也有些惊住了。

    汉克斯和摩尔相继发问,路宽这才感叹着摇头:“有些出乎意料,3.4分。”

    你们给的太多了!

    赵飞惊奇:“3.4?快要追平历史最高了啊!而且我们才放了一场。”

    柏林影展的场刊从1980年建立起现代的评分机制。

    由全球最专业的电影媒体《视与听》、《电影手册》、《好莱坞报道者》等20多家资深影评人组成评审团,形成独立于电影节官方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因为它的权威性,对于影片获奖和买手们做商业价值的估量意义重大。

    《历史的天空》首映第二天,在四分制的打分里拿到3.4分,已经是很不俗的成就了。

    就像各种比赛里,第一个上场的在评分上总会吃点小亏——

    如果你太优秀,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评委们也不敢打太高的分,要为下面的影片和评分留出空间来。

    就算是打得低了一些,后面随着加映场次的提高,分数还是可以动态变化的。

    刘伊妃好奇:“赵老师,最高是多少啊,我们这个3.4分是什么水平?”

    赵飞作为国内摄影大手子,八九十年代就跟着老田、老谋子等人来柏林参展,对电影节的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

    “柏林历史上最高的是1998年的《中央车站》,3.6分,我们和2002年的《千与千寻》一样是3.4分,接近历史最高了,况且还有成长的空间。”

    路老板翻了翻场刊和影评,又递给汤姆汉克斯等人阅览。

    “评分归评分,场刊表现好只能说明电影符合影评人们的口味,评审团的情况还要具体看。”

    “88年张导的《红高粱》我记得最后是3.1分,去年王权安的《图雅的婚事》也是3.1分,但最后都拿到金熊,击败了分数更高的对手。”

    路宽笑道:“分数大家看看就行了,不要太当回事,欧洲三大的场刊现在都快成反向魔咒了。”

    三大的评审团和场刊代表的世界顶级电影媒体,在对电影的评论体系上,从设立之初是相对默契和统一。

    但随着好莱坞的崛起,三大的评审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北美和亚洲导演、摄影、演员。

    这些人对电影的认知角度,就逐渐和《视与听》、《电影手册》这样的公认专业影评有些出入了。

    当然,如果你的影片真的好到一定程度,能够两条腿走路、雅俗共赏,像是《红楼梦》一样——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那获得不同群体的认可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众人欣慰地闲聊了一阵,科斯利克突然来电。

    “路,有空到君悦来一趟吗,德国联邦电影局的丁格尔女士想同你聊一聊。”

    “联邦电影局?”路老板有些懵逼:“我好像不认识这位丁格尔女士,具体是什么事情?”

    他下午还想着去看看影展的其他影片,还能带着小刘去品评下其他演员的表现。

    电影节对于路老板这样的影痴来说就是天堂,即便很多都是前世看过的。

    “关于德国联邦电影局的电影基金项目,她想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路老板心下了然。

    前文2002年,路老板在筹备7500万美元预算的《异域》时,走的是广告招商、完片担保贷款和德国退税结合的筹资方式。

    因为德国税法的漏洞,德国的热钱成为了很多好莱坞独立制片人甚至是六大眼馋的对象。

    再被狠薅了几年以后,因为国内资金的大量外流,德国当局修改了税法漏洞,让好莱坞的电影资金活水瞬间断了泉眼。

    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和沙丘成立拼盘,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问界成立拼盘,都是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

    但对于德国人来讲,断掉了这条腿的意义在哪?

    就在于他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掘金能力,想自己参与到这一链条中来。

    因此在德国政府在2006年成立了德国联邦电影基金(DFFF),每年的资金预算近亿。

    “茜茜,刘阿姨,你们先上楼休息,出去的话让阿飞跟着你们。”

    “嗯,知道了。”小刘点头,起身把椅把上的大衣递给他。

    “郭帆、陆洋,你们跟我一起来吧。”

    “是!”、“好的,导演。”

    汉克斯、摩尔等人也有经纪公司安排的商务活动,剧组暂时在餐厅分开。

    三人步行往几百米外的凯宾斯基酒店走去,一路上偶有认得路宽,要求签名的影迷们。

    郭帆比路宽大一岁,陆洋比郭帆大一岁,三人其实是同龄人。

    不过在相处过程中的郭帆还好一些,陆洋一直都比较拘谨。

    现实一点讲,郭帆和陆洋皆是被路老板拔擢,有知遇之恩。

    加上财富、社会地位的差距,客观上也就有了上下位的差别。

    路宽虽然从没有嚣张跋扈地上位者姿态,但这两人一直都抱着尊敬、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这位“同龄人”。

    郭帆性格圆融,善于自嘲,面对路宽时虽恭敬却不失亲近,偶尔还能开几句玩笑,但骨子里始终带着一种“学生面对导师”的谨慎。

    而陆洋则更为拘谨,他出身北电导演系,本应带着学院派的傲气,却总有种“仰望高山”的局促。

    路老板悄悄观察着这两位一力栽培的商业片导演储备人才,半开玩笑:“陆洋。”

    “导演。”

    “你要跟郭帆学一学啊,脸皮要厚一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你们在北美剧组也见识过一些行业潜规则,但回到国内又是另一种风气,得自己去适应。”

    郭帆笑嘻嘻地也不管他给自己的评价是褒是贬,被领导批评,是一种福气,这是拿他当自己人呢!

    陆洋笑道:“是,导演,我知道了。”

    “这段时间有老郭在,我算是偷懒了,很多事情他都办妥了。”

    “我会跟他学习的。”

    郭帆连番摆手:“别别别,你说这话磕碜我呢!”

    他又转向年轻的亚影院长:“老陆北电出身,我基本功比老陆差远了,很多镜头、勘景、构图的东西我得跟他请教。”

    “我做的都是一些沟通上下的杂务,顺便就代劳了,这没啥,呵呵。”

    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但为了做事,该迁就、委屈的时候也不能太娇气。

    陆洋的家庭背景比较优越,父亲是作协和曲协的会员,做过《电视艺术》的编辑,现任中戏的电视电影系主任。

    有着良好教育背景和艺术启蒙的同时,在做事上欠缺火候,不接地气。

    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但为了做事,该迁就、委屈的时候也得放下身段。

    在这一点上,郭帆可以说是最适合做导演的人,就像他自己报名泛亚电影学院时讲的一样,导演就是产品经理。

    路老板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该说的话说到位,剩余都是自己领悟。

    几人依约来到柏林君悦酒店的商务会客厅,科斯利克和FFA的副局长丁格尔起身寒暄。

    “路,《历史的天空》令人赞叹。”丁格尔例行恭维:“去年你们来德国拍片,我不在,不然可以早一些见面了。”

    路宽同他们介绍了郭、陆两人,丁格尔这才讲起自己邀他一叙的用意。

    “路,下一部电影有没有什么计划。”

    “暂时没有考虑,还有半年就是北平奥运会,一切以奥运会的优先级为准。”

    丁格尔颔首:“是这样,德国联邦电影局现在有一个基金,相信你从迪特(科斯利克)这里听到过。”

    “是的,去年科斯利克主席提过,但我们在德国的戏份很短,只有拉贝的几场戏,很快就杀青了。”

    “考虑到手续繁琐,就没有申请这笔基金。”

    按照原先的加护,电影是准备在2007年12月13号在金陵公映的。

    拍摄日程很紧密,德国人又比较严谨固执,不好先上车再补票,于是作罢。

    “我来给你详细介绍下这笔基金吧!”

    丁格尔很看重这位声名显赫的中国导演,基金也需要这样名望的人来打响招牌,才能从好莱坞的虎口夺食。

    “这笔基金是德国国家财政的拨款,只要影片在德国本土拍摄,进入基金计划的电影,每花费1欧元,我们DFFF会返还20美分。”

    “根据影片申报的完税担保材料,我们最高可以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最高可触及40%的资金上限。”

    丁格尔说得很别扭,主要是考虑到外汇汇率的浮动,不好统一货币单位。

    真正计算下来,按照当前的汇率,这个拍摄的返点大概在14%左右,但也是有上限的,不然很有可能被某个互联网科幻片巨无霸剧组生吃。

    “去年我们花费了8000万美元左右,支持了90多部长片和纪录片的拍摄。”

    “其中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国》之后的第一部长片《急速车手》,跟他们两年前的《V字仇杀队》,都是在德国牌制片厂贝尔贝斯格制片厂拍摄的。”

    “我们前后一共提供了超过2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德国每个州还有单独的退税政策,组合起来非常优厚。”

    丁格尔只是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剧组,其实这几年德国人吃一堑长一智,很是从好莱坞和加拿大抢了不少剧组。

    除了沃卓斯基姐妹,还有《300壮士》、克里夫欧文的《国际组织》、凯特·温斯莱特的《阅读者》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越大的剧组开支越高,在德国当地的消费和购买能力就越强。

    根据德国联邦电影局的计算,在设施和电影基地最多的巴伐利亚州,这个投入和产出比高达450%。

    DFFF每提供1.5美元的的资金,剧组平均在当地能支付6.7美元左右的物资和服务。

    陆洋和郭帆听得面面相觑。

    作为泛亚电影学院的学生,也算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了,对于电影资金的获取难度心知肚明。

    从国内到国外,像他们这样初出茅庐、几乎一部作品都没有的青年导演,想拿到处女座的第一桶金难于登天。

    就算是亚影的学生,毕业后也不是都有拍长片的机会。

    每个人需要提交剧本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