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最长的电影

    第四百一十章 最长的电影 (第3/3页)

无疑问是签字费随便要,股份也可以商榷着给的实力对比。

    毕竟有了她,就有了这么多狂热的粉丝群体和为影视作品赋能的额外价值。

    小情侣在床上继续翻页,《环球时报》的老胡又来蹭了,只不过他是跟《楠方》对着干,这一次立场算是明确一些。

    就是比较煽情,把读者搞得七上八下的,不知目的何在。

    【路宽用6000万美元的投资作锤,以张纯如的钢笔为凿,在好莱坞筑起的文化高墙上轰然劈开裂缝。这哪里是什么电影?这是西方历史霸权的宣战书!当摩尔饰演的魏特琳在安全区张开双臂时,当汉克斯扮演的拉贝举起染血的袖章时,全世界都看清了,他们在精心编织的文明叙事里,藏着多少刻意遗忘的尸骸!】

    上一次收购奈飞成功就被成功蹭了一波,这招看来使得挺舒服,反正出了风头被针对的不是他。

    他就是个啦啦队,只拉流量,不拉仇恨。

    不过有时候还真的就需要这种起哄的家伙,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在旁边帮个腔壮个声势总是好的。

    小情侣在床上聊天打闹,哈维的一则信息发了过来。

    刘伊妃探头笑道:“这回是真花钱了。”

    “哈哈,不花钱不行啊,就算花了钱,我们也才算站在同一起跑线。”

    俩人说话跟谜语似的,其实讲的是奥斯卡的最后公关,借着柏林这股东风,看能不能给犹太老白男评委们一点闪电战震撼。

    奥斯卡最后投票截止一般都在一周以内,正常是五六天左右,除非有例外,譬如2025年因为洛杉矶的山火。

    路老板点开外网,侧头跟怀里的刘伊妃调侃:“看看这钱花得怎么样,如果写得不好我要投诉他们。”

    《纽约客》记者安东尼·莱恩撰文,他本身也是其他风向标奖的投票记者:

    【当刘伊妃凝视镜头时,她让历史有了温度。不同于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历史的天空》以张纯如的微观视角切入,用学者的笔记本代替枪炮,用图书馆的尘埃代替硝烟。刘伊妃的表演充满‘学者型演员’的特质——她显然重走了张纯如的调研之路,否则不可能连翻动档案时的手指力度都如此精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雨珠顺着国会图书馆的穹顶滑落,刘伊妃望着玻璃幕墙上的双重倒影,左边是马尾辫素颜的调研者,右边是珍珠耳环摇曳的传记片女主。她摸出薄荷糖含住,这一幕被导演路称为“用甜蜜封印苦痛的世纪之吻”。】

    “哇,这说的是我吗?这话是你说的吗?”刘伊妃看着杏眼圆睁,被西方职业妓者的职业操守震惊了。

    路老板摊手:“不是,只能说这家伙业务太好了,下次还找他。”

    就好像后世的BBC,以往拍东大是专盯着垃圾桶、棚户区,把价值不菲的四合院拍成贫民窟。

    后来大金毛砍了这部分预算,东大再出现在BBC里的镜头就成了一派祥和的东方上国,和法新社的“帝国之黎明”有的一拼。

    《好莱坞报道者》的金球奖投票记者斯科特·范伯格发文: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史诗,刘伊妃的表演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华裔花瓶’的刻板印象。她饰演的张纯如并非简单的‘受害者符号’,而是以学者式的克制与爆发力,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愤怒与脆弱。那段拆开恐吓包裹的戏份——她手指的颤抖、呼吸的凝滞,甚至药瓶滚落的细节,都堪称教科书级的崩溃表演,让人想起《钢琴家》中艾德里安·布洛迪的无声绝望。】

    路老板看得啧啧称奇:“花钱就是不一样,虽然都是实话,但这帮记者写出来,就是对味。”

    “路宽。”

    “嗯?”

    小刘点开苏畅、唐烟、周讯等人的微博,都是很肉麻地恭喜、拥抱、爱你之类的互动,充满女生之间的粉色泡泡。

    “你也发一个嘛!”刘伊妃讨好似地献上香吻,在男友怀里撒娇:“你微博就发过一次谈恋爱,后面一条都没了!”

    “再发一条嘛!”

    喜闻乐见女朋友逼着发朋友圈又出现了。

    “我发不是自卖自夸?不合适、不合适。”

    小刘娇媚的眼神中透着狡黠:“那你就小小地示爱一下,把评论区关掉,以防被爆破。”

    她没好意思讲都是她的粉丝去爆破。

    “咦!太肉麻了!不行不行。”

    刘伊妃好言好语、循循善诱,没想到洗衣机这么不上路子,谈这么久恋爱也不知道互动!

    狗男人借口真多。

    刘小驴立时大怒,大眼珠子差点要瞪出来:“不行!搞对象这么容易吗?都不知道跟我互动的咯?”

    “你在领奖台上亲嘴怎么不觉得不好意思?搞涩涩就在行是吧?”

    “今天必须要发一个,搞影评,还是搞肉麻,你自己选,必须搞!”

    有趣的灵魂开始教爱无能谈恋爱了,洗衣机无奈看着她,仍旧嘴硬:“好吧,那我也写个影评,就当付费了。”

    小刘笑着在他胸口拍了一巴掌:“放屁!昨晚是我嫖你!想什么呢!”

    说着帮他登录上了微博。

    这个版本微博也有了长微博的功能,加上热搜、音视频上传功能,相比前年的初代版本有很大改动。

    主要是为了逐步承接博客网的流量和功能,同时为后面的带货营销做准备。

    写个影评对路老板来说难度就很低了,简直是信手拈来:

    “《历史的天空》荣获金熊和影后殊荣,女主角刘伊妃功不可没,下面简析两段她的精彩片段,影迷朋友们届时可以重点关注。”

    “刘伊妃赋予张纯如这个角色一种‘格洛托夫斯基贫困戏剧’般的纯粹能量。采访幸存者时,她身体前倾的构图形成压抑的三角框架,呼应《广岛之恋》中艾曼纽·丽娃的倾听姿态。”

    “而她在书房崩溃撕稿的广角镜头,则复刻了《罗生门》中京町子绝望的肢体语言,这种表演不仅是对历史受害者的致敬,更确立了亚洲女性知识分子的新银幕范式。”

    “比《钢琴课》的霍利·亨特更锐利,比《汉娜·阿伦特》的芭芭拉·苏科瓦更炽热。”

    刘伊妃眯着眼看着通篇的电影术语和经典角色,一大半她都不认识。

    小姑娘怒视洗衣机,显然对他的业务技能不是很满意:

    “叫你谈恋爱互动,全文都是技巧,一点感情没有是吧?”

    “不知道的以为你给小学生批改作业呢?乱拽什么文?”

    “你要搞搞清楚!这个命题作文的核心在哪里?你这篇打零蛋!”

    说着把电脑抱过来自己“矫诏”,在这个基础上又添了几句,譬如:

    “当然,最精彩的表演永远留给了生活,比如庆功宴上和茜茜共舞的一曲华尔兹,这种即兴发挥比剧本动人一万倍。”

    路老板看着一长串在他看来异常肉麻的絮絮叨叨,扶额长叹:“完了,我的人设要崩了。”

    刘小驴噼里啪啦地敲键盘,头也不抬:“屁人设,你那个洗衣机是什么好人设?”

    “我现在是牺牲了我自己,在帮你打造纯情、顾家、专一的好男人人设,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路老板很不是滋味地咂咂嘴:“关键是看到老谋子、老董他们会很社死的啊!”

    刘伊妃侧头:“什么是社死?”

    “就是社会性死亡,面目全非那种。”

    “好像从一个不苟言笑的高冷总裁、导演,变成文艺片里情窦初开的男大学生了,相当社死!”

    小刘听的咯咯直笑:“谁让你跟我谈恋爱了?把你那个大男子主义的劲儿稍微收一收,有什么社死的?”

    “人家鲁迅还俯首甘为孺子牛呢,你就非要无毒不丈夫啊?”

    路宽无语地靠在床头,习惯性地从女友的衣服下摆伸手进去,摩挲她娇嫩的肌肤,可能是想回味一下自己的洗衣机人设。

    刘伊妃可爱地咬着指甲盖,苦思冥想地替男友代笔跟自己恋爱互动,也不考虑会不会引起粉丝的暴乱。

    柏林寒冬的酒店房间内,清晨的这一对情侣,就这么陷入了和谐无比的沉默。

    也许就像《视与听》的总编误打误撞在影评中写到的一样——

    这两个有趣的灵魂在这一世谈起了恋爱,路宽凝固在电影中的孤独感,正被刘伊妃这泓春水化解。

    而后者也在用自己的温柔、刁蛮、任性,潜移默化地改造着爱无能的洗衣机。

    上一世的曾文秀在临终前对儿子讲:

    你最喜欢电影,但人生不是连续放映,是无数单帧画面的选择。

    记住,哭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痛的时候调整焦距——

    但爱的时候要怎么样,病重的她已经无法教给路宽。

    也许,这样的任务要交到刘伊妃的手里了,让她用自己的体温去捂热这块顽石。

    无论如何,取得人生阶段性成果的少女,正继续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他共演这部人生最长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