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小姑娘,大气象

    第四百二十一章 小姑娘,大气象 (第3/3页)

称的体制内演员。

    换句话说,他很需要这次机会,自然不可能像“体验民间疾苦”的茜茜公主一样恬淡随意。

    也是人之常情。

    “感谢导演,我。。。呼。。。”王雷深呼吸一口气调整情绪:“我会好好表现的,谢谢大家!”

    台下的新老演员们都面带笑意,不吝奉上掌声。

    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面对同行的老演员、老师们可比面对观众要紧张得多。

    因为现场都是行家里手,你的一点小瑕疵都能被捕捉放大,一览无余。

    只不过现在的王雷,被身边的年轻女演员对比得太过鲜明——

    一个茕茕孑立,站在台上像是冷月清辉,似乎已经在适应和代入陈白露的角色了;

    一个还有些愣头愣脑地顾左右而言他,一直在观察导演任鸣的表情,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入法眼。

    各人员就位,表演开始。

    昏黄的灯光下,刘伊妃饰演的陈白露斜倚在欧式梳妆台前,指尖夹着一支香烟,一缕青烟萦绕,风情无限。

    这是不含烟草的道具烟,主要成分为茶叶、甘草或木屑,点燃后仅产生少量无害烟雾,视觉效果接近真烟。

    话剧演员尤其要重视保护自己的声带,人艺等专业院团严令禁止排练厅、后台及舞台使用真烟。

    排练厅外的濮存心矮着身子走到前排,坐到任鸣和冯远争边上。

    “才开始吧?”

    “是的。”

    任鸣低声道:“这小姑娘抽烟?动作有点太自然了些。”

    濮存心摊手,边上的冯远争侧过头来低声笑道:“她男朋友路宽是老烟鬼,这两年才戒的烟,也许是跟他讨教的经验。”

    “呵呵,难怪,那位可是个懂行的。”两位人艺副院长都笑了。

    话剧演员比电影演员还要求深入体验生活,焦菊隐当年排《龙须沟》时,让演员于是之、叶子在龙须沟实地体验数月,记录底层百姓的语言与动作;

    排《茶馆》时,组织演员研究清末民初的民俗史料,甚至学习八旗礼仪、茶馆跑堂的技巧。

    因此小刘在《历史的天空》拍摄前体验生活的经历,是很得几位负责业务的副院长的认可的。

    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

    王雷饰演的方达生局促地站在门廊阴影处,西装领带整齐得近乎刻板。

    他开口时声音发紧:“竹均(陈白露本名),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刘伊妃闻言轻笑,香烟在唇边虚虚一抵,吐字带着慵懒的嘲讽:“方先生现在倒记起我叫什么了?”

    她突然起身,真丝旗袍下摆扫过梳妆台上的玻璃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当年在老家,你不是说这名字土气?”

    小刘的表演爆发力很强,突然的欺身叫王雷有过一瞬间的失神,嘴唇微张了半秒,像是台词被卡在了嘴边。

    第一排的濮存心、冯远争等人,包括徐凡在内都看得明明白白——

    王雷被压戏了。

    对手戏中,如果一方演员的表演气场、台词节奏、情绪张力等完全压制另一方,就可能导致对方显得被动、呆滞甚至出戏。

    这在戏剧舞台上比较常见,因为戏剧舞台都是现场直播,电影则是剪辑的艺术,压戏了大不了NG重拍。

    除非是因为某些原因演员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又不具备替换的条件。

    譬如《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枪杀戏中,用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表演完全压制了对手演员凯泽尔;

    还有《沉默的羔羊》中的霍普金斯仅用16分钟戏份就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他在审讯戏中用眼神和微表情完全掌控节奏。

    幸好朱迪·福斯特的角色需要的就是紧张感,这种被“压戏”后的本能反应符合人物行动链条。

    可台下除了冯远争以外的其他人艺演员和领导、导演都颇为惊讶,一个从四年时间从龙套爬到A角的王雷,其实已经算是进步神速了。

    怎么能叫个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刘伊妃给压了戏?

    众人异样的心思只是一瞬,刚想NG的舞台导演惊讶地发现刘伊妃做了一个剧本中没有的动作!

    她转身就拿起梳妆台上的烟盒,狠狠地砸在王雷身上,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冷笑:“怎么,连你也无话可说了?”

    这会儿小刘的位置稍稍背对舞台,她赶紧冲着王雷打眼色,后者如梦初醒,趁势露出窘迫的表情嗫嚅道:“竹均,我不是这个意思。。。”

    现场都是看了《日出》不知道多少场的老演员,特别是导演任鸣,当然知道这是演员的临机应变。

    这会儿都不禁为刘伊妃的急智拍案叫绝!

    并不是她演的有多好,超过他们这些浸淫舞台多年的老戏骨,而是戏剧表演通常都是2-3小时的不间断表演,极度需要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

    这其实是一种舞台的直觉。

    对于小刘来讲,她是在《历史的天空》中最后那段辩论戏中初识此道,那是一段表演难度极大的一镜到底。

    兼之她对于陈白露这个角色的认知和琢磨又异常深刻,因此才能像国画高手一般挥毫泼墨

    既符合陈白露的讥诮人设,又巧妙掩盖失误,顺利救场。

    王雷的灵台瞬间恢复了清明,借着小刘冲她挤眼的功夫接上了对白,表演也能够如期进行下去,不再有什么错漏。

    台下的任鸣、濮存心等人都看得暗暗点头。

    公允地讲,以王雷后续的表演而言,在《日出》这段戏中对上刘伊妃是旗鼓相当的。

    刚刚也许是紧张、也许是大意,也许是被柏林影后的爆发力一时震住了,这在舞台上对于青年演员也算常见。

    但不常见的是,他的对手戏演员是个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年轻女演员。

    “卡!很好!”

    任鸣上台笑着点评了两句,言简意赅:

    “王雷的基本功很扎实,表演前后注意调整心态。”

    “伊妃有一种天生的舞台感,看起来就享受这种代入人物的感觉,非常好,感谢两位的表演,大家鼓掌!”

    台下响起掌声,大家都没有提刚刚王雷被压戏的事情,但总归对这位史上最年轻柏林影后的实力有些更深刻的认知。

    更难得的是女孩生性聪慧、台风极佳,能够引导和配合出戏的演员,这在话剧舞台上是顶级天赋。

    不然很容易出现舞台事故。

    徐凡面色仍旧不虞,只是一周时间就能把人物诠释到这么地步的表现,自己再挑理就有些无理取闹了。

    “伊妃,表演很棒,恭喜你。”

    “谢谢,徐老师,向你学习。”小刘面色仍旧淡然,同一周前被对方公开质疑时一般无二。

    青年女演员和中生代女演员握手致意,周围的吴钢、何冰,稍远一些的濮存心、任鸣等人都看得暗暗称奇。

    单就话剧表演来讲,刘伊妃这个新手演员的功力比徐凡肯定还差得多。

    但这份心气、胸怀,真是女性中少有。

    这样的性格和气度,既是家庭教育的底色,也是后天磨炼的成果,已经隐隐可见大演员的气象。

    或许只有已经准时打卡下班的冯远争不以为然吧。

    看你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儿!

    六点钟不到,卸妆换了衣服的小刘乘坐迈巴赫62S驶离人艺首都剧场。

    四月的晚风带着未散的春寒掠过车窗,她拢了拢羊绒开衫,透过国贸璀璨的霓虹望向奥运大厦方向。

    接男朋友下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