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决议

    第166章:决议 (第2/3页)

    像信度河平原这边,态度嚣张却不经揍的蛮夷,天底下又有多少呢?

    现在好了,

    马国的入侵,

    的确给了新夏借口——

    你们弱小,所以被其他蛮夷侵犯,以至于请求新夏援助。

    不如直接融入新夏,

    以后再被侵犯,那就是新夏自己的事了,不用再思考求援的事了嘛!

    “另外,国中秣兵历马良久,阳关又受诸夏秦墨的指点,再次加强了防御,怎么还能继续龟缩不前呢?”

    新夏的将军,同时也是夏君异母兄弟的随发也举着玉笏强调。

    “国君应该知道一鼓作气的道理:如果只知道防备,而一直不出击,战士原本高昂的士气,就会被消耗,放松警惕。”

    “眼下我国已经得到了天子的册封,和诸夏同族的认可,正是士气雄壮之时,如果被一群蛮夷围堵在阳关之内,又有什么颜面,去承接天子传下的,让新夏去教化域外之民的重任?去面对诸夏的同族呢?”

    “这两年以来,我受国君您的命令,一直在训练善于骑射的士兵,如今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果。”

    “去年今年,国内雨水充沛,多地粮食丰收,武库中的兵器也打造得更多了!”

    “难道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让您担忧?”

    “还是说,您是因为逐渐年长,从而失去了面对蛮夷之军的勇气了吗?”

    由于新夏的国君,

    并非完全的世袭,

    而是多从当初建国立基的贤人后代中推举出来,再接受前任君主禅让产生。

    所以当国君表现的不合人意时,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他。

    当然,

    在很多时候,

    新夏的大事会通过君臣之间的商议,得到和平的解决。

    从这一点上来看,

    新夏效仿秦国,倒没有效仿到它对君主集权的推崇。

    夏君听到兄弟的指责,当然是不会承认的。

    他拍案而起,“寡人只是在考虑战争胜负的结果罢了!”

    “如果寡人逃避战争,不敢和蛮夷交锋,那么又为什么要斥巨资修建阳关,支持相国东进的主张呢?”

    大家要战争,

    那他就给大家战争!

    只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可不尽心谨慎啊!

    相国赵归于是提议,“不如先应下波斯王的请求,借给他一千兵马,再让他去波斯仅剩的土地上招募更多的士兵,试一试如今马国军队的锋芒。”

    至于新夏,

    则是可以在边上旁观,做更充足的准备。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以!”

    夏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