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佛教东传

    第378章:佛教东传 (第2/3页)

是一个典型的新夏人。

    在佛门流行起来后,

    一些诸夏后裔,也慢慢加入其中,剃掉了自己的头发,接受了佛教融合诸夏习俗以后,重新确立的法度。

    不过这些人还是很少的,能够走出国门,远行至此的,便更加稀有。

    于是他好奇的上前询问,“沙门弟子来到这里,是为了向西域人传播佛陀的经文吗?”

    那比丘见何博一副中原君子的打扮,便起身朝他行双手合十礼,语气从容的回道,“只是路过西域罢了,小僧想要前去的,是中土的大汉国。”

    “为什么要去大汉呢?”

    何博对他说道,“我看你穿得很朴素,身边也没有随从,走这么远的路途,不怕在路上遇到危险吗?”

    “我听说乌孙的王后,也就是从大汉嫁过来的细君公主思念家乡的风土人情,她的丈夫军须靡便下令为她布置了很多跟诸夏有关的东西。”

    “夏国的佛寺虽然没有在中原分布,却也称得上是诸夏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乌孙享受很舒适的待遇嘛!”

    对方说,“在礼佛之国受人敬仰供奉,不是我的追求。”

    “小僧只是向往中原,想要去那里求得人间正法罢了。”

    “啊?”何博顿时一头雾水起来。

    什么叫去“东土大汉求取真经?”

    这有点倒反天罡了吧!

    那比丘见他惊讶,便温顺的解释起来:

    据说,他本是夏国一农户之子,父母早去之后,便常去附近的寺庙中洒扫庭除,以为存活之资。

    等到长大,受庙中师父教导,便选择了剃度出家。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当随波逐流,在那小小庙宇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但在三年前,他家乡附近忽然来了一群手持九节仗的道人,向人传播起了太平道的理念。

    因为太平道的道人普遍擅长医术,常以特制的符水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病,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附近乡民的拥护。

    反正信谁都是一个信,

    有用最重要嘛!

    这让小寺庙中的师父们很是不满。

    虽然在历代夏王的鞭策下,比丘们不敢像婆罗门那样不事生产,只凭一张嘴念经吃饭,多要于寺庙附近开辟了田地亲身耕种……

    但一处寺庙能拥有的田产是有限制的,很多时候,比丘们想要过得舒心一些,仍旧需要向四方乡民化缘,挣点额外的香火钱。

    现在乡民们都跑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