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惠安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89章:惠安 (第1/3页)

    之后的一段时间,

    皇帝离开了五柞宫。

    他开始巡视起属于自己的陵邑。

    陵邑,

    是汉朝开创的新制度。

    当皇帝的陵墓修建起来以后,为了表示重视,汉廷会把一些地方百姓,迁移到陵墓附近,建立起新的城邑,守护着死去的汉家天子。

    这项制度是很好的,

    起码它端出了“孝”这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能够理直气壮的迁移地方豪强,削弱他们在当地的力量,让朝廷的权力得到延伸。

    只是,

    在皇帝持续不断的各种折腾后,豪强早已应迁尽迁了。

    更何况皇帝的陵墓广大,旁边还有许多臣子的陪陵。

    这让陵邑的规模也跟着扩大,迁移来的人口跟着增多。

    天底下哪里还有多余的豪强,来填充这座庞大的陵邑呢?

    因此,

    当皇帝到来的时候,

    他见到了一些形容消瘦的人。

    这跟他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毕竟在皇帝看来,既然迁移的是豪强,那么他们囤积的财富,除去被朝廷拿走的那部分,其他的自然要花费在新的居住地上。

    用被迁豪强的钱,

    建设自己的陵邑,让自己死后也能感受到旁边的繁华和热闹,满足他那放纵不羁的天性,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但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人会这样消瘦呢?

    当皇帝发出疑问的时候,那些人便说,“我们是附近的人家,为了谋生,自愿迁移过来的。”

    在卫霍去后,

    皇帝仍旧在坚定的打击匈奴。

    但那两颗璀璨无比的将星陨落后,大汉再也没有取得像漠北之战那样震撼的战果。

    一些汉将也在后续的战事中,或死或降。

    这让大汉的军队基础,位于长安周边六个郡的良家子们,也被大量消耗。

    而当青壮失去后,周边留守的老幼妇孺,又该如何?

    替皇帝守陵,

    这是一个说起来脸上有光的事情,朝廷对于诸多陵邑,也屡屡施以恩遇。

    所以有些人愿意离开乡土,迁移到这里。

    底下的臣子对此,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豪强不够用了,自然需要百姓顶上。

    不然皇陵周边冷冷清清的,

    臣子家里也会跟着冷清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