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夏国的九品中正

    第397章:夏国的九品中正 (第2/3页)

    但同样的,

    夏文王在持续百年之久的“尚贤”之制影响下的,仍旧允许地方官员、世家,向朝廷推举有才能的贤人,担任国家官员。

    这是属于夏国的察举制。

    而百年过去,

    要依靠他人才能执行的“察举制”,自然也走向崩坏和腐朽。

    毕竟察人才而举之,

    谁是人才?

    谁来推举?

    这都离不开世家的一张嘴。

    寒门子弟,有多少人脉,可以让他们去传播自己的贤名?

    又有多少资源可以拿去培养他们的能力?

    久而久之,自然要被世家垄断!

    君主贤明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主持考核,来验证“人才”的含金量,并打压滥用察举权力的官员。

    但眼下却是不行了。

    因为那位引领了佛教兴盛的老皇帝在临死之前,虽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嫡次子,却仍放不下长子那一脉。

    于是,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夏国东部最富饶的土地,分封给了先太子的独子。

    并在后者长大,马上就要去封地的时候,当着新太子和众多朝臣的面,拉着孙儿的手含泪说道:

    “如果你父亲还在世的话,你一定可以做皇帝!”

    “可惜天不假年,让你父亲走在了我的前面……”

    “所以,只能委屈你去地方做封王了。”

    皇孙听着祖父如此恳切的话语,露出十分感动的模样。

    祖孙二人将一旁新太子尴尬的脸色全然忽视,也因为肉眼凡胎看不见死鬼,无法知道夏文王在当时跺脚的力度有多大,骂人的声音有多剧烈。

    夏文王只恨不得把这个老糊涂的子孙给手刃了!

    做了几十年的皇帝,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的言论传出去,会给继位之君,带来多大的麻烦嘛?

    夏使在中原居住了那么久,返回夏国后也曾向他讲述过汉朝“七国之乱”的事情。

    难道他不知道将富饶广阔的土地分封出去,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隐患吗?

    真是念经把自己脑子都念坏了!

    而等到老皇帝去世,新君继位,东边果然爆发了叛乱。

    虽然新君勉强将造反的侄子平定了下去,但还没来得及解决后续之事,便因为登基时已经年过四十,劳心劳力过重,得病去世了。

    他年轻且没什么经验的儿子继位,成为夏国如今的君主。

    这位皇帝对那仍然存于东部富饶之地,势力强大的诸侯王很是恐惧,也担心那些由于先帝突然离世,没有被完全清理干净的逆党死灰复燃,便企图通过拉拢世家,来抑制诸侯的力量。

    在他看来,

    世家各有姓氏,也各有利益,很难完全抱团。

    但诸侯却是不同。

    他们可都姓“赵”呢!

    世家们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