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横渠四句(加更)

    第113章 横渠四句(加更) (第3/3页)

大儒亲自前来。”

    “你要不要参加?”

    姜云眉毛微微一皱,问道:“冯姑娘……”

    “若是作出令大儒满意的诗词,学宫的诗词彩头,可是不菲。”

    “据说一首诗,令大儒满意点一下头,可得二百两银子。”

    “让大儒点头两下,便是三百两。”

    “点三下,恐有五百两白银。”

    听到这,姜云瞬间来了兴趣,他忍不住瞪了旁边的许小刚一眼:“你这家伙,怎么不早点说,诗词大会还有这样的好事?”

    许小刚看冯贝儿出现,已经拿捏起了气质,背着手,脸四十五度角看着天上:“姜云,我对钱财,不感兴趣。”

    “我说了多少次,咱们来参加诗会,是为了欣赏诗词……”

    “哎,别走啊姜云,我话都还未说完,你上哪去啊。”

    “让大儒当啄木鸟去。”

    此时,整个尘明诗会最热闹的地方,便是仁义学宫搭建的高台。

    这里人挤人,密不透风,绝大多数,都是身穿白衣的学子。

    而此刻台上,正坐着一位七十余岁,身穿儒袍的老者。

    老者虽然年迈,可面色红润,精神头很足。

    此人名叫方亭治,乃是正经三品大儒。

    就算是仁义学宫内部的学子,这等大儒,也不是时常能够见到的。

    此刻,众多学子,即便是为了一睹大儒真容,也奋力往前挤去,颇为疯狂。

    亥时一到,一位身穿儒袍,四十多岁的儒师走上台:“诸位学子好,今日,还是按照往年的规矩,心中富有诗词的学子,可以上台,与方大儒交流诗词。”

    “若是所作的诗词,得到方大儒的首肯,咱们仁义学宫有彩头赠予。”

    儒师面带笑容提醒:“能和大儒交流诗词心得的机会,可是不多,大家得抓紧机会。”

    “彩头有限,赠完即止。”

    很快,便有学子跃跃欲试,这可是亲自到大儒面前念诵自己的得意之作啊。

    就算没能得到大儒首肯,回去以后,也能吹上几年。

    人们热情很足。

    当姜云,许小刚,冯贝儿赶到时,此地已经排起长龙。

    姜云也只能老老实实排队。

    轮番学子上前,在这位方大儒面前,先是自报家门,出自什么学宫,恩师是谁。

    然后再念诵诗词。

    方亭治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可却没有说话,也没点头,更没摇头。

    见方亭治毫无反应,念诵完的学子只能羞愧难当,作揖下台。

    接连二十几人,都没有任何反响。

    排队的姜云皱眉起来,该不会是电信诈骗吧,说有什么彩头,但是却想一毛不拔。

    很快,有一位白衣翩翩的少年,走上前去,来到方亭治的面前,恭敬作揖:“学生见过恩师。”

    看到这个学子,方亭治的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姜云皱眉起来,小声问道:“这谁啊?方大儒好像认识他?”

    冯贝儿轻声说道:“这是石少杰,据说加入学宫七年时间,被方大儒收为亲传弟子。”

    “二十四岁,已是儒家五品立命境。”

    姜云皱眉起来,关系户?

    “弟子不才,写了一首诗,名为《颂恩师》”

    石少杰恭敬行礼后,这才念道:

    “育李培桃处,黉门岁月长。”

    “倾怀传儒义,执卷启灵光。”

    “粉笔书青史,清风拂讲堂。”

    “恩深如浩海,永志不相忘。”

    听着这首诗,方亭治脸上露出满意之色,点了两下头,说道:“不错。”

    “下去吧。”

    “是。”石少杰脸色一喜,这尘明诗会,对于读书人而言,是扬名的好机会。

    今日自己得到大儒点头首肯,明日必定会传到其他人耳中。

    后续佳作不多,总算轮到姜云了。

    姜云看只有石少杰一人领走三百两银子,心里也不禁犯嘀咕。

    该不会全是暗箱操作吧。

    来到台上,和方亭治四目相对的瞬间,姜云便赶忙说道:“在下读书人姜云。”

    方亭治微微点头,淡淡问道:“你所要念诵的诗句,叫什么名字?”

    姜云恭敬说道:“名为横渠四句。”

    方亭治微微皱眉,横渠四句?好古怪的名字。

    四千多字的大章,总算写完了。

    双倍月票要结束了,求个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