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抵达常山
第四十六章 抵达常山 (第2/3页)
而迈过井陉,继续随着滹沱水向东行走一百五十里,也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常山真定了。
这一路走得真是辛苦。要知道,正常从冀州前往常山,官道所过无不平坦,跑马奔驰起来,一日百里是家常便饭。而刘羡选择的这条道路,不仅要多绕六百里弯路,而且沿路多是崎岖坎坷的山林,一座山连着一道坎,一日走上五十里,就足以叫人叫苦不迭。
尤其是妻子曹尚柔,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当做是游山玩水。但随着行走日长,她俨然水土不服,食欲不振,整日精神萎靡地待在车内。为此,刘羡不得不减慢速度,还在晋阳休整了三日。
这使得他在离开洛阳一个月后,才堪堪进入常山国境内。
此时已是四月下旬了,气温渐渐升高,又时而下雨,正是疫病滋生的季节。而在走完井陉后,阿萝更感身体不适。刘羡担忧妻子,本欲在井陉县内求访名医,不料找了半天,竟被推荐了一个巫医。这让他大感恼火,在认识孙秀之后,刘羡对道士、巫医之类的群体可谓深恶痛绝,怎么可能让他们治病呢?
他只好让妻子再忍耐一阵,等到抵达真定后,再细看不迟。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路辛苦归辛苦,安全上还是有保证的。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越是富裕的地方,士族的影响也越大,除去边疆及京畿重镇所在,汉代常设的乡亭制度近乎废弛,这使得全国范围内的通缉捉拿已无可能。刘羡沿路并不表明身份,除去偶尔因为一些山贼而绕路外,实际上也没遇到什么刁难。
在顺利地抵达蒲吾后,这一路旅程终于要结束了。
蒲吾距离国都真定仅有四十余里,但刘羡并没有直接赶去真定,而是先在蒲吾城拜见县令王舆。他报上名号,希望他把自己抵达常山的消息传给司马乂,然后举办一场正经的欢迎仪式。
刘羡并不是喜欢这种奢侈仪式的人,但考虑到自己和司马乂并无太深的交情,刘羡在常山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来试探司马乂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就有所必要了。
说起来,这还是李盛的主意。
他对刘羡道:“主公,虽说常山王愿意接纳于您,且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但接纳并不等于信任。”
“现在后党与太子偕亡,王将不王,国将不国,天下大乱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庶民们或许还不懂,但对于有识之士来说,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此,常山王对于接纳您,也会有多种考虑。”
“现在为太子复仇是大义,您是太子党的中坚,接纳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如何用您,却要因人而异。”
“若常山王只是一个中庸之人,仅仅想在封国自守,那对您恐怕也不会重用,仅仅是想表现自己的立场而已。”
“若常山王稍有明智,想趁机招兵买马,扩张权力,那就会对您稍加任用,但也不过是作为爪牙罢了。”
“可若是常山王不仅英明神武,还是个野心勃勃之人,想借此良机,一举杀回京县,就必然会将您引为心腹,智囊,那时就又不相同了。”
“因此,这次试探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先看看常山王的态度,确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您才好从长计议,准备计策。”
刘羡对此深以为然。不过老实说,在洛阳见过了这么多宗王后,刘羡对司马乂并未有太高的期待。当今天子是个白痴暂且不说,最得势的赵王司马伦,俨然是孙秀的傀儡;梁王司马肜,则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成都王司马颖与齐王司马冏好些,但好得有限,一个没有主见,另一个心机写在脸上;就连最富盛名的淮南王司马允,实际上也是感情用事,不识大局。
在这种情况下,刘羡又想起楚王司马玮。综合来看,他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