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抵达常山

    第四十六章 抵达常山 (第3/3页)

是诸王中资历最高,也最有才能的人。但他也带些急功近利,这才会中了张华与贾模的诡计。

    宗室如此,刘羡自然只能降低期待,但凡司马乂的才器能够与司马冏相当,他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但结果出乎他意料,灵寿向真定发信不过半日,当夜便收到了回信。

    司马乂在信中说,他等待刘羡已久,此时收到刘羡消息,可谓是欢喜至极,当即就同意了刘羡的请求,连夜在城西进行布置筵席,并表示明日一早,他就会效仿古人之礼,以公车前来迎接。与此同时,还附有二十匹丝绸,作为迎接前的礼物。

    刘羡对此大为感慨,他对李盛道:“单从崇礼好古的角度来看,这位常山王可谓是宗王之最了。”

    连着奔波了一个月,刘羡也有些累了,见司马乂如此殷勤,他也放下了心,好好地在灵寿睡了个好觉。

    次日,公车果然如约而来。这是四匹马拉动的大车,车舆全身呈朱红色,车毂,屏泥,帷裳,也皆呈朱色,只有车盖洁白如云,代表着主人对宾客的重视。同时到来的还有四十名骑士,他们都身骑七尺大马,人也长得高大威猛,着一身青色皮甲,让刘羡眼前一亮:虽然还比不上上谷营,但也看得出来,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

    为首的人自称道:“常山王舍人上官巳,特来迎接刘府君!说罢就请刘羡上车,也不等刘羡嘱咐,又说道:“听说令夫人身体不适,殿下已经特意请了医疗,还请府君早些动身吧!”等刘羡同意后,他便安排尚柔乘车在后方随行,四十名骑士自动护卫左右,如此向真定开进。

    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在路上,自然是显眼至极。沿路的百姓见了,无不对着车驾上的刘羡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显然是好奇他的身份。而一路上,所有的车驾都对刘羡主动避让,所遇的官员兵士无不主动行礼。再到城前时,可见一位年轻人盛装打扮,身穿袍服,领着一群官僚伫立城前,脸上没有丝毫烦躁与不耐。

    等车舆停稳后,年轻人快速走到车前,竟先行礼道:“闻君远来,犹闻包胥归楚、窦融东行,真乃我常山之幸!”

    他便是常山王司马乂了。

    这不是刘羡与司马乂的初次见面,其实在楚王府上,两人见过很多次。那时刘羡还只是安乐公世子,司马乂也还是长沙王。但更具体的细节,因为时间久远,刘羡的记忆已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司马乂是一个有几分狡黠气的少年,很惹人喜爱。

    但眼下再见,刘羡看到的是一名彬彬有礼、身挺如松的弱冠青年。他和孟平差不多同龄,身高要矮上一些,身上贵气不重,但眼神却很坚毅,仔细一看,大概是眉骨略有隆起,眉毛的边缘也比较规整锋利的缘故吧。总之,给刘羡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自信又不失宽和的年轻人。细看其面貌,也颇有几分当年司马玮的影子。

    这让刘羡有些恍惚,回过神来后,连忙回礼道:“殿下如此礼周备至,倒叫在下惶恐了。”

    “哪里哪里。”司马乂一把拉住刘羡的手,当着属下臣僚们的面,公然称赞道:“天下的名士多如砂砾,但那不过是官样文章。真正有真才实学,能够匡扶君主过失,帮助稳定社稷的能臣,却如珍珠般寥寥无几。而刘君你,不仅仅是能臣,更是贤臣啊!”

    刘羡连忙摆手道:“愧不敢当。”

    “欸!”司马乂拍拍刘羡的手背,注视他道:“今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人心思乱,正是宗室用命之际!仅我有尊王之心,欲效齐桓故智,明复帝道,安堵四民。只是苦无良臣辅佐,难得良谋。使君此来,正可谓天赐我管仲!还望使君不吝才华,助我一臂之力!”

    说罢,他领刘羡入席,一面对刘羡嘘寒问暖,一面向他介绍常山的风土人情,谈吐见地,言行举止,皆可谓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