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深山练兵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五十章 深山练兵 (第1/3页)

    这是永康元年的第一个秋天。晴川白云下面,滹沱水西的群山沿着河川的方向起伏分布,山间河谷平缓,平缓的河流绕着山头蜿蜒流淌。行马于其中,头顶的天空湛蓝无垠,一旁的河面几乎能看见白云游动。井陉河谷没有一丝风,空气清冽干爽,使得马上的骑者也心旷神怡。

    司马乂一行十余人,就是这样骑行在谷间坡地上。天气出人意外的好,人们把帽子都摘了,只穿一身圆领窄袖的猎装。他们大多只带了腰间的短刀,马背上插着弓袋和一壶箭,一副狩猎打扮。但即便只是缓行在这样的秋色之中,也觉得甚是惬意。

    此时一行人在谷间策马而行,最终登上了一座名叫天挂山的山麓,登高而望,可见天际寥廓、山野苍茫。但往下看时,却见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并非是自然形成的山林,而是一片片联绵修成的营寨。

    营寨间旗帜猎猎,可以看见上千名士兵如同蚂蚁般穿行其中。他们或结阵习武,或靶场练射,或策马驰道,或集会讲武……虽说营地里人来人往,可却并不喧哗热闹,反而井然有序。除去喊军令的军官外,并没有人高声叫嚷,这使得营内营外一片肃杀之气。

    司马乂此时右肩上蒙着一块厚牛皮,上面站着一只辽东买来的隼。他一面逗弄着这只青白的隼鸟,一面往下眺望。片刻后,他问身边的刘佑道:“承伯,你觉得刘府君练兵成效如何?”

    司马乂身边的随行中,除去贴身的侍卫外,属于幕僚的仅有一人,那就是常山文学刘佑。刘佑与其余的常山官属不同,如上官巳、王矩等人,是司马乂自常山国内征辟的,但刘佑却是自长沙王时期就征辟的僚属,也是早年晋武帝为司马乂亲自选中的伴读。

    而刘佑之所以为司马炎所挑中,也与他家世有关。刘佑的祖父是前司隶校尉、青州大中正、开府仪同三司刘毅;父亲则是前侍御史、现任太原内史刘暾;虽然官位不高,但由于这两人都是力主废除九品中正制的领袖人物,因而在寒门中极有声望。

    因此,在王府官僚中,司马乂对刘佑最为看重,刘佑也与司马乂关系最深。

    刘佑拱手答道:“殿下,我不太懂用兵。不过从刘府君献策以来,也不过才过了两个月。这些新丁从不识阵列,到现在有板有眼,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司马乂颔首赞同道:“说得不错,他到底是征西名将,此前给我献策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练兵还可以有这么多门道。”

    原来,他们此一行来,是专门来看刘羡练兵成效的。

    在卢志走后,刘羡又经过几日的考量,终于向司马乂献出练兵三策。

    此前刘羡就向司马乂陈述过,想要推翻孙秀,只有出兵讨伐这一条路。可自从晋武帝灭吴以来,以为天下战乱已然结束,为了减少开支,恢复民生,便特地下令,让天下诸郡国偃武休兵。除去边疆和重镇的募兵外,自两汉以来一直维持的郡国兵尽数废除。可废除容易,眼下到了要再用兵的时候,就要从头做起了。

    在刘羡来之前,整个常山国有人口二十余万。但司马乂所辖的郡国兵,仅有千余人。平均到常山国内八县,每县仅有百余人,有的县甚至不到百人。以区区千余人,想要对抗洛阳的十万禁军,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刘羡就常山国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三条练兵策略。

    第一条当然是募兵。

    在西晋立国之初,司马炎也有过规定,每个藩王都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私军。只不过根据关系亲疏远近,各有不同:五千户的封国为小国,只能置一军一千五百人;万户的封国为次国,能置二军三千人;二万户的封国为大国,能置三军五千人。

    虽然事后又出台了罢兵令,但对于藩王而言,罢兵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由于养兵确实耗费钱财,所以藩王们才纷纷响应。

    现在既然要练兵,正可以高举先帝法令,在国中进行募兵。名义上只募集五千人,但刘羡提议,可以把练兵的地点改到了西面山林之中,令旁人难以查探。这时再多募集个三四千人,又有谁能发觉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